181 条搜索结果

六种戒

一、回向戒,回向戒者,谓菩利他心大,则以持戒善利,普皆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 二、广博戒,广博戒者,谓菩运心广大普博,虽持一戒,而能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也。 叁、无罪欢喜戒,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

《三藏法数》 / 279字 / 3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八种异熟因果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叁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2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八大童子印言

第一慧光童子。种子為,叁昧耶形為五股金刚杵,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左右中指)竪合如针。真言曰:「唵(归命)嚩曰囉摩帝入嚩囉(金刚慧光)菩地质多(菩提心)曩(种子)」。 第二慧喜童子。种子為,叁形為叁股鉤,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中指)竪合如宝形。真言曰:「唵(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19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四心

,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谓菩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净法界真言

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嚩婆缚為自性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中印度诸国

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原注亦谓叁波訶),曰他尼湿伐罗,曰窣禄勒那,曰秣底补罗,曰瞿毘霜那,曰堊醯掣呾罗,曰毘罗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羯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罗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鞞跋致

Vaivartika,译曰退。初心之菩,退失所修之行也。阿鞞跋致,即不退也。智度论四曰:「菩提埵有两种:有鞞跋致,有阿毘跋致。」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于华严会上,为诸菩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金刚

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埵為第二。梵名缚曰囉怛缚摩訶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埵,金刚手菩摩訶,金刚手埵摩訶埵等。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1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是名财供养。(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修行之次第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