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黑色之袈裟。律中禁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许似青、似黑、木兰之叁不正色。似黑者即緇色,言如黑泥之色也。释门章服仪曰:「问:上引大乘中,被服染衣,未知何色成於如法?答:如经律中,通云坏色。故文云:当以叁种:青、黑、木兰,随用一坏,成如法色(坏者,言正色坏浊也)。(...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健陀又作乾陀,香树名,穀子者果实也。即以健陀树果实所染之袈裟也。其色赤或多赤少黑,是為袈裟之本色。又以健陀為香之梵名,故云香染。见[健陀]条。穀或作壳,枳壳(Kaṇṭaka)之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叁衣之一。袈裟者。缝缀数条之布帛作长方之幅者也。安陀会横有五条。故名五条袈裟。其全体之大,若依四分宗则长四肘,即七尺二寸,广二肘,即叁尺六寸。见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五正色之杂色曰袈裟色,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色,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又曰一色七条。以锦或金襴或金纱或织物等作之。不如衲袈裟之杂他色,惟為一色,故曰平袈裟。论尊卑,则平袈裟為尊,衲袈裟為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七条以上之袈裟有二种:一曰平袈裟,又云一色袈裟,以一种之色体而製者。一重无里,二曰衲袈裟,以诸种之色体,杂糅补衲者,必附里重厚製之。经律中谓之衲衣,又云粪扫衣。此乃补纳朽故破弊之布帛以為法衣者,其实為最贱之粪扫衣,然為修头陀行之高德比丘法衣,故以之為最贵之物而...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纺织火鼠之毛而製之,火不能烧,有垢则投於火而浣之。法苑珠林叁十五言魏明帝时西国献之。叁才图会二十七亦载之。又石绒所织之布,亦曰火浣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