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条搜索结果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叁涂

四解脱经之说。涂者,途之义。一、火途,地狱猛火所烧之处。二、血途,畜生互相食之处。叁、刀途,饿鬼以刀剑杖逼迫之处。辅行一曰:「四解脱经以叁途名火血刀也。途道也,作此涂者误。小狱通寒热,大狱唯在热,且从热说故云火途。从相噉边,故云血途。从被驰逼為名,故名刀...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叁宝有六义

叁宝者,佛、法、僧也,乃四生之导首,六之舟航,为世所贵,故名为宝。(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六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希有义,谓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叁宝亦尔,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三藏法数》 / 362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阿含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阿笈摩。旧称阿含,阿鋡,阿含暮。译曰法归。万法归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曰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曰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之义。长阿含经序曰:「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曰:「阿含正云阿笈多,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裸形梵志经

佛為裸形外道说苦行有善恶之二。外道即出家证果。摄於长阿含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 《裸形梵志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四种白法

谓修菩萨行者,当习一切白净善法,远离四诸恶之黑法也。(四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欲白法,谓修菩萨行者,闻佛正教理深远,心生乐欲而不暂舍,故名欲白法。 二、行白法,谓修菩萨行者,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于自身果报,...

《三藏法数》 / 223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二种流

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槃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生死,而证真空涅槃;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六事明经意

经云:佛有叁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叁达即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三藏法数》 / 36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阿难分身二国

阿难将入灭,去摩竭陀国,吠舍釐城,渡殑伽河,泛舟中流。摩竭陀王闻之。慕其德,严兵追请之,吠舍釐王亦闻阿难来,治军旅迎之。阿难恐其兵互欲杀害,由舟中上昇虚空,化火焚身中分落两岸。二国之王,各奉其舍利造塔。见西域记七。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涅槃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眾生由业因之差别而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亦曰六道,一地狱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杂处而不可见。叁畜生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见...

《佛学大辞典》 / 384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七善士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六难

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而况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虽佛出世,亦不得遇。故云佛世难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佛出世,或缘有违逆,身有障难,根有愚钝,不能听受。又若佛灭后,或有说正法处,身为他人制伏,不能往听;或生邪见,虽听不能信受。故云正...

《三藏法数》 / 37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眾生以恶业之因而之所。俱舍论世间品曰:「谓所往。」即地狱畜生等。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方色喻五道

经云: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以其体性莹净,绝无瑕颣。以喻圆觉净性,在于五道,随类各应。故以方色喻五道也。(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白色喻天,谓天因纯善白业所感,乃得为天,故以西方白色而喻之也。 二、黄色喻人,谓人由持五戒功德所感,乃得为人...

《三藏法数》 / 3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迴心而佛道也。唯识枢要上本曰:「迴於大乘。」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阿难半身舍利

西域记九曰:「未生怨王窣堵波侧,有尊者阿难半身舍利。昔尊者将寂灭也,去摩揭陀国,吠舍釐城。两国交争,欲兴甲兵。尊者伤愍,遂分其身。摩揭陀王,奉归供养,即斯胜地,式修崇建。」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叁聚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嗔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叁、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

《三藏法数》 / 12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畜生道

六道之一。有畜生业因者死后所之道途。与[畜生]同。又道以名因,谓其业因也。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化应身四句

一、化身非应,谓佛随类变现龙鬼等形,不为佛身,是名化身非应。 二、应身非化,谓地前菩萨所见佛身,即是随机应现,非五摄,是名应身非化。(地前菩萨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五者,天、人、鬼、畜生、地狱也。) 叁、亦应亦化,谓诸声闻所见佛身,...

《三藏法数》 / 170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帝利耶瞿榆泥伽

Tiryagyoni-gati,新译曰傍行(畜生),畜生之异名也。见名义集二。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四生

梵语Caturyoni一胎生Jarāyuja(十二因缘经作腹生),如人类在母胎成体而后出生者。二卵生Aṇḍaja,如鸟在卵壳成体而后出生者。叁湿生Saṁsvedaja(十二因缘经作寒热和合生),如虫依湿而受形者。四化生U a āduka,无所依託唯依业力而忽起者,如诸天与地狱及劫初眾生皆是也。此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魂神

心识之异名。小乘立六识。大乘立八识。此六识八识,对於肉体谓之魂神。俗所谓灵魂也。无量寿经下曰:「寿命或长或短,魂神精识,自然之。」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八种言

言,即言音。瑜伽师地论云:为法师者,处众宣说,当具八种言也。 一、可喜乐言,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证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二、开发言,谓法师说法,开发深隐之义,令其显了。复开发粗浅之义,令解深妙...

《三藏法数》 / 38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善知识十德

善财童子南询第八参诣毘目仙人举十喻嘆其功德:一善知识则是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二善知识则是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叁善知识则是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四善知识则是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五善知识则是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义净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叁藏,咸亨二年,年叁十七、发足取路南海印度,经二十五年,经叁十餘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於上东门外,置所齎梵本於佛授记寺。初与于闐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於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於洛阳内道场译孔...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金刚句

讚叹佛十颂之句也。又曰金刚句偈,金刚讚,金刚讽咏。大日经七曰:「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养佛菩萨,当得速成就。即说执金刚阿利沙偈曰:无等无所动,平等坚固法,悲愍流转者,攘夺眾苦患,(中略)不染一切,叁界无所依(云云)。」此讚有十颂,名金刚句等。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