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条搜索结果

[怡-台+追]惕鬼

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又曰驱遣,驱。比丘七种治罚法之一。為折伏恶比丘出本处也。若随顺懺悔而乞解,则许还来。其出时僧眾相集,行白四之羯磨,谓之出羯磨。见行事钞上之二。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迦旃延经

经中所说离有无之二边也。智度论二曰:「车匿比丘,我涅槃后,如梵天法治,若心懦伏者,应教那陀迦旃延经,即可得道。」探玄记二引之曰:「恶性比丘以梵檀治之,此云。若心耎伏為说迦旃延经,此云离有无经,破我慢心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梵坛

法藏以為梵语,译曰。眾僧不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不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阿含经四曰:「阿难白佛言:阐拏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阿难:我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檀特

又作檀德,檀陀,单多罗迦,弹多落迦Dantaloka,山名。译曰阴山。西域记,谓此山在北印度健驮罗国。為往昔须大拏太於修菩萨行之处。西域记二曰:「昔苏达拏太子在弹多落迦山,旧曰檀特山,讹也。(中略)跋虏城东北二十餘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拏太子...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白四羯磨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种不男

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叁、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梵曰梵坛,对於强獷之比丘,一切之七眾,不与之往来谈话也。行事钞上二之二曰:「言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眾不来往交言。」同资持记曰:「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坛上,餘天不与往来交言。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维摩经略疏一曰:「彼...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羯磨

一、永羯磨,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自见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是名永羯磨。 二、调伏羯磨,谓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而使其心调停折伏,自能知过改悔,求...

《三藏法数》 / 13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律中科罪之名。比丘犯重罪而无悔心者,灭僧籍而斥之也。行事钞上一之四曰:「灭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同上二之二曰:「言灭者,谓犯重比丘,心无惭愧,不敢学悔,妄入清眾,滥居僧限。当叁根五德举来,诣僧忆念示罪,令自言已举白四法。」释氏要览下曰:「弥...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维摩经不二

见[不二]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不二

维摩居士,然无言之入不二法门也。见[然]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道生

晋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值竺法汰而出家,遂姓竺。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群经,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罗什受学。后还都,止青园寺。着二諦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守文之徒,多生嫌嫉。又六卷之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立阐提成佛之义,时大本未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阿难宾低

Anātha iṇḍada,又作阿那他滨荼揭利呵跋底,阿那邠抵,阿那他滨荼陀等。长者名。译曰给孤独。建祇园精舍之人也。饰宗记八末曰:「阿难宾抵,此是梵语讹略也,正云阿那陀宾荼揭利呵跋底。阿那陀,此云无依,亦名孤独。宾荼揭利呵跋底,此云团施,言长者以团食施无依孤独之人也。因...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