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师坛

[ ní shī tán ]
类别 [ 物名 ]

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

寄归传二曰:

尼师但那坐卧具也。

行事钞下一曰:

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

慧琳音义一曰:

尼师坛,梵语略也。正梵音具足应云[寧*页]史娜曩,唐译為敷具,今之坐具也。

名义集谓佛初度五人,及迦叶兄弟。并製袈裟,坐具在袈裟下。后度诸眾,徒侣渐多。年少比丘,仪容端美,入城乞食,多為女爱。由是製衣角在左肩,后為风飘,听以尼师坛镇上。后外道达摩多问比丘,肩上片布,持将何用?答曰:拟将坐之。达摩多曰:此衣既為可贵,有大威灵,岂得以所坐之布而居其上?比丘白佛:由此佛製还以衣角居於左肩,坐具还在衣下。张希復诗云:共覆叁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即谓此也。

浏览 446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