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论四云:
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叁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於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尸弃佛至然灯佛為二阿僧祇,其中菩萨以七茎青莲华供养然灯佛,敷鹿皮衣,布髮掩泥,是时然灯佛便授记,汝当於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自然灯佛至毘婆尸佛為第叁阿僧祇,若过叁阿僧祇劫,则是时种叁十二相业因缘。
俱舍论十八曰:
最初发心位所逢之佛,名释迦牟尼,从此供养七万五千佛,其最后之佛名宝髻(即上之罽那尸弃),是為第一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六千佛,其最后之佛名然灯,是為第二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七千佛,其最后之佛名胜观(即上之毘婆尸),是為第叁祇劫满。
此外小乘為感叁十二相说百劫之修行。
又依优婆塞戒经一之说,则往昔於释迦牟尼佛所初发心,於宝顶佛所满第一阿僧祇劫,於然灯佛所满第二阿僧祇劫(此与上同),於迦叶佛所满第叁阿僧祇劫,是大乘於叁祇外不别立百劫,总摄之於第叁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