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玄门

[ shí xuán mén ]
类别 [ 术语 ]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十方叁世之一切诸法,缘起之所使然,同一时具足圆满彼此照应而显现也。缘起為诸法之自性,无一法漏於缘起者。

故一切诸法於同一时同一处為一大缘起而存在,是曰具足相应,唐经妙严品曰:

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是為事事无碍法界之总相,其餘九门乃此门之别义也。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以一法缘起一切法,一法之力用无际限,名為广,守一法之分限,不坏本位,名為狭。以是观之。则分即无分,无分即分也。凡缘起之法,於如此一法,具分与无分二义而不相妨,谓之广狭自在无碍门。

叁,一多相容不同门。依上广狭无碍之义,一势分,入於他一切法,他一切法之势分,入於自一。如此一多互相容,曾不失一多之本位,谓之一多相容不同门。是就法之势用,说彼此之相入也。而一多之二相存,故曰不同。唐经卢舍那佛品曰:

以一国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餘。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依上一多相容门,而一法之势力入於一切法时,一法即為一切法中之一法。彼既為一切法中之物,故废己而同他,一法之体,全為彼之一切法,即一切法之外更无一法為虚体,所同之一切法,為有体。与之同时一切法入於一法,则彼亦废己而同我,全收彼之一切法而為一法之体。即一法体之外无一切法,能同之一切法,為虚体。惟所同之一法為有体也。以如此一虚一实之故,一法即於一切法,一切法即於一法,故曰相即。是就体而论者。上之相容门,不废一多,但明力用之交彻,故譬之二镜相照,此明彼此之二体虚实和融而為一如,故譬之水波相收,晋经十住品曰: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五,隐密显了俱成门(五教章及清凉玄谈作秘密隐显俱成门),既依上之义门,一法即於一切法,则一切法显而一法隐,一切法即於一法,则一法显而一切法隐。此显隐之二相俱时成就谓之隐密显了俱成门。晋经贤首品曰:

或东方见入正受,或西方见叁昧起。於眼根中入正受,於色法中叁昧起。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以上来第二门以下之义,无论如何微细之中亦含容一切诸法,一齐揃头显现,犹如镜中映现万像。微细者,示於一毛一尘之中,有其事也。晋经毘卢舍那品曰:

一毛孔中,无量佛剎。庄严清净,旷然安立。

七,因陀罗网法界门(五教章及清凉玄谈作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网者,帝释天宫殿所县之珠网也,珠珠各各现一切珠影,是一重之各各影现也。而一珠中所现之一切珠影,亦现诸珠之影像形体。是二重之各各影现也。如此重重映现而无尽无穷。诸法一一之即入亦如斯。上之细微相容,惟一重之即入,未明即入重重无尽。故今假喻以明此义。此有名之因陀罗网譬喻也。

八,託事显法生解门。上来所明,既於第七门,知一切法缘起重重无尽,尘尘法法,尽為事事无碍法界。然则得就一事一尘,显无碍法界之法门矣。是曰託事显法生解门。如经说十种之宝玉云等皆是深妙之法门。如示金狮子之无碍,明帝网之重重亦然。凡一切之寄显表示之法门皆摄於此。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上八门為就横示圆融无碍之相者。而此无碍不独於横為然,於竪亦然。故有此门。十世者,过现未叁世各又有过现未叁世,而為九世,九世互相入,故為一总世。总别合為十世也。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时具足显现。谓之隔法异成。异成者,别异之法俱时成就之义也。晋经初发心功德品曰:

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横竪之万法既成一大缘起,由於法法皆交彻,而举一法,他法伴之而速带缘生。申言之,即举一法為主,则餘悉為伴,而赴於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则餘法為伴而尽集於其法也。譬如一佛為主而说法,则他之一切佛為之伴,更以他佛说法亦然。如斯缘起之法,互為主伴。互為约束,故无论何法為主,他一切随伴於是。一法圆满一切之功德。故曰圆明具德。见探玄记一,华严玄谈六。

浏览 252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