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

[ yī qiè jīng ]
类别 [ 术语 ]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则原本為散斯克利图Saṁskṛt语及巴利Páli语。翻译而传者,有汉译藏,西藏藏,蒙古藏,满洲藏(详清字经馆条),及欧译之诸典。

散斯克利图语之原本,自北方尼波罗地方,渐次為学者所发见,然其数未甚多。

巴利语之原本,為巴利叁藏,即锡兰暹罗缅甸等南方诸国所现传者。其中暹罗之官版藏经,以西纪一八八八年出版,世界各国之大学或学会,均得寄赠。巴利叁藏中。律藏Viuaya-Piṭakaṁ,為波罗提木叉Pratimokkha註释之悉答韦蒲般伽Sutta-vibhanga、蹇陀Khandh-aka、波利婆罗Parivāra叁部,经藏Sutta-Piṭakaṁ,為长阿含Digha-nikāya中阿含Majjhima-nikāya、杂阿含Saṁyutta-nikāya、增一阿含Aṅguttara-nikāya、小阿含khuddak-anikāya之五部,諭藏Abhidhamma-Piṭakaṁ,為法僧伽Dhamma-Saṅgaṇi以下总有七论。

西藏藏為喇嘛教徒之所护持,属於经部者,总计八类,百五十一部,叁百五十册,更有续藏二百二十叁册,其经部為清康熙二十叁年所刊行,其续藏则為雍正六年所鏤刻者。

蒙古藏及满洲藏為奉天所保存,其中满洲藏经,世界唯有一部,日俄之战,為日本所得。

此外各国语之藏经,虽尚有数种,而其中卷帙最浩繁,部义皆完备者,实维汉译藏。案汉译藏经印行之最古者。则以宋太祖开宝五年,平定列国,造金银字佛经,前后凡数藏。同年勅印雕佛经一藏,凡一十叁万版,為其嚆矢。寻而至道元年,高丽王治遣使至宋求官本,与其国从来所藏之前后二藏及契丹藏,参订校旧,经十四年,全行刻成。世所谓高丽藏者是也,凡一千五百二十一部,六千五百八十九卷。南宋理宗嘉熙叁年,復开版藏经,有一千四百二十一部,五千九百十六卷,所谓宋藏者是也(详宋藏条)。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亦翻刻藏经,至二十七年告竣,有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称為元藏者是也(详见元藏条)。此藏罹元末之兵燹,与宋藏共归灰烬,惟流传於日本者尚存。有尼法珍者(详法珍条),慨然起兴藏之志,经叁十年。渐奏其功,是為方册藏经之滥觴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勅印刻大藏经版,至正统五年,始告竣,是為北藏。藏於北京。其南藏者,為太祖洪武时所刻。成祖又勅安置石刻一藏於大石洞。然流通未徧,学者多感不便。后神宗时,密藏禪师亦发愿刻方册藏本,万历十七年,於五台山创刻,业未竣而入寂,后人迭继其业,遂完成之,是谓明藏。有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清藏则於雍正十叁年开工。乾隆叁年告竣。又有京西石经山之石刻藏经。则晋琬公法师刻石贮封石洞者也。

日本现存古写本不少。而最着者,為堀川天皇勅僧侣一万人,於一日写一切经,顺德天皇勅一万五千僧,於一日写一切经等。德川氏使天海僧正,刻活字排印大藏,其活字及藏经今尚在,有六千叁百廿叁卷。寻而黄檗之铁眼和尚,又将明藏上梓。明治十叁年,弘教书院以丽藏為本,与宋元明叁本对校,印行活字板大藏经,计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五百叁十四卷,缩成四十帙,四百十八册。明治叁十叁年,藏经书院又以活字印行日本大藏经。藏教书院復纂辑藏经所漏者,题為日本续藏经,共七千八百七十叁卷。清季上海频伽精舍,根据弘教本,略加增减,以活字印行大藏经四十帙,四百十四册,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

晚近英法德俄诸国语之译本,渐见於世,将来更有西文一切经,未可知也。

浏览 589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