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
类别 [ 杂名 ]

以本国言文与外国言文互译也。亦作繙译。

隋书经籍志曰:

汉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齎经至洛,翻译最為通解。

说文曰:

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睪声。

李善註东京赋引作传四夷之语者。后汉书和帝纪註引亦作语。尚书大传曰:

越裳以叁象重九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九译而朝。注云欲其转相晓也。

吕氏春秋慎势篇曰:

不用象译狄鞮,方叁千里。注云周礼象胥古掌蛮夷闽越戎狄之国,使传通其言也。东方曰羈,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大戴礼保傅篇曰:

胡越之人,生而同声,嗜慾不异,及其长而成俗也,累数译而不能相通。

说苑善说篇曰:

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為我楚说之,於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

汉书百官表,典客属官,有行人译官丞令。汉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后汉书马融传曰:

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

方言曰:

译,传也,译见也。注云:传宣语,即相见。

急就篇曰:

旃裘[革\索]*[革*睪]蛮夷民,去俗归义来附亲,译导赞拜称妾臣。顏注,译,传言也。

周礼大行人,属象胥諭言,语协辞命,郑司农云:象胥,译官也。又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郑注叙官云:通夷狄之言者曰象。此类之本名,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案国语,舌人委而礼之。舌人即象胥。汉书平帝纪,越裳氏重译。顏注,译谓传言也。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又佞幸传,单于怪贤年少,以问译。顏注,译传语之人也。餘详翻译条。

浏览 142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5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