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 条词条数据
刘蚪二教者,齐朝隐士刘蚪,谙达释书,亦立二教也。 一、渐教,谓始自鹿苑,终于双树,所说之经,从小至大,故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故名顿教。
出华严经疏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着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着。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
出宗镜录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通别能所之不同也。 一、天台通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通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诸经故。余经亦然;是为天台通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并华严经疏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二种立题者,谓凡诸经题目,有佛自立者,有结集经家之所立者。 一、佛自立,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二、经家立,经家立者,谓佛入灭后,诸经题目,有阿难等结集之人所立。如妙法莲华等经是也。(梵...
出法华文句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折伏摄,折即折挫,伏即摧伏。谓六道众生,于叁界中贪着五欲,流转生死,卒难度脱。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折伏其心,而摄受之,是名折伏摄。(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欲者,色欲、...
出净名经疏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理入,谓众生深信本有真性,不一不异,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寂静无为,无有分别,因此深信能入于理,是名理入。 二、行入,行即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心不倾倚,无念无求,安住不动,犹如大地;因行入理,是名行入。
出金刚三昧经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遮诠,遮即止其所非,诠即能诠名字。谓如诸经所说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遣非荡迹,绝相祛情,是名遮诠。(祛音驱,逐也,除也。) 二、表诠,表即显其所是。谓如诸经所说知见觉照,灵鉴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
出宗镜录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比丘有罪,各共面对,秉法自首其罪也。 一、治罪羯磨,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羯磨也。 二、成善羯磨,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羯磨也。
出四分律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永摈羯磨,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自见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摈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是名永摈羯磨。 二、调伏羯磨,谓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而使其心调停折伏,自能知过改悔,求...
出毗尼母论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断等,谓佛极解脱道初发起时,一切众生所有无明之惑,一时究竟顿断,此举如来望众生界无有一法而非清净,故名断等。 二、得等,谓佛初成道得满始觉之时,一切众生始觉之智皆得满足,此举众生望佛世尊所有无明等惑,皆悉清净,无所障碍,故名得等。
出宗镜录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观境自在,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圆融自在,是名观境自在。 二、作用自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而得自在,是名作用自在。
出华严经疏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
出大涅槃经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转烦恼依菩提,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证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
出楞严经义海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实无量,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二、不知为无量,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出大智度论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智慧于境无碍,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证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二、神通作用无碍,谓菩萨由内心证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出华严经疏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