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聻。詰问辞之餘声也。[口尔]亦同。诸录俗语解曰:「[斩/耳]亦作聻,正字通音儞,梵书聻為助语。如禪录云何故[斩/耳]未见桃花时[斩/耳],皆语餘声。」宗门统要七曰:「百丈夹起火曰:儞道无,这个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处之九穴也,此九穴常漏泄身内之不净,故云九漏。行事钞中之一曰:「九疮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又作咽尼。佛之德相也。译曰鹿王。玄应音义四曰:「[口垔]尼又作咽,同於坚、於见二切,此译云鹿王。」见伊尼延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一、身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二、口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诤,是名口忍行。 叁、意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三藏法数》 / 11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丰一作封。原居天台山国清寺,剪髮齐眉,衣布裘,身量重七尺。餘人或借问,则止对曰随时二字,更无他语。尝乘虎直入松门。眾僧惊惧。口唱道歌。时眾方崇重。终后於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常调。士庶见之,无不敬礼。尝养二士,云寒山拾得。见宋僧传,传灯录。又传灯录云:「閭...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Ba,又作麼。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之喉声第叁,金刚顶经曰:「麼字门,一切法缚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麼字时,是解脱繫缚声。」智度论曰:「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婆陀,秦言缚。」解脱繫缚由Bandha(缚)释之。 又Bha,又作嘙、[口梵]。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又作悉陀,徙多,私多,枲多。四大河之一。自阿耨达池北面出,入於东北海。或言自西面出,入於西海。西域记一曰:「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旧曰私陀河,讹也),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流潜地下出积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国之河源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徙多河,或...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覩经,口宣句读者。叁、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於世者。经曰:「若復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於此经卷...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叁摩嚕多,四卢醯多,五没[口栗]拏,六忿怒,七闍吒罗,八吃洒耶,九意生,十羯攞微,十一(梵本缺名),十二謨贺那也。内法之护摩,就此中随所用而劝请之,观本尊之形,在於炉中。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新作商莫迦Śamaka,菩萨名。昔有长者,夫妻两目并丧,入山求道。时有菩萨,名一切妙见。愍其意,生於长者家,名睒摩。至孝仁慈,年过十岁,与父母共入山奉事。着鹿皮之衣,提瓶汲水,时迦夷国王入山射猎,引弓射睒。盲父母仰天曰:睒至孝,天知之,则睒当更生。於是释梵四天,来下...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於阿字观。阿字观有叁别:一声,二字,叁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於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於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一、常闻恶音,常闻恶音者,谓因前世口无禁忌,发言粗恶,令不忍闻,故感今生常闻秽恶之音也。 二、恒有诤讼,恒有诤讼者,谓因前世恃力怙势,好诤健讼,恶逆无德,故感今生常致诤讼而不和也。
《三藏法数》 / 8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断绝生命之相续也。大乘义章七曰:「隔绝相续,目之為杀。」大日经疏十释死生之真言曰:「此真言没[口栗]底也(二合)吠,此即死义也,死是杀义也,断其命根名之為杀,由本意愿我断一切眾生命根,命根即是无始无明,诸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Brahmā,梵摩或勃[口蓝]摩,婆罗贺摩,没罗憾摩,梵览磨等之讹略,谓梵天也。婆罗门為梵天之苗裔而行梵法,故婆罗门亦云梵志。译作寂静、清净、净洁、离欲等。色界诸天离婬欲而清净,总名曰梵天,其中初禪天中之主曰大梵,一名梵王。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今言梵世界,已总...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汉魏以后,翻译為盛,偽似之经论,杂然而出。不可不辨。道安之疑经录序曰:「外国僧法学,皆跪而口受。同师所受,若十二十,转以授后学。若有一字异者,共想推校,得便摈之,僧法无纵也。经至晋土,其年未远。而喜事者,以沙糅金,斌斌如也,而无括正,何以别真偽乎?(中略)安敢...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於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為心。二、内外,眾生诸佛及依报名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為内...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唧[口留]者,秀与就之反切语也。犹言秀者唧[口留]切,就者唧[口留]切,不唧[口留]者,不秀不就之义也,指不秀不成就之钝汉,而云不唧[口留]也。类书纂要曰:「杭州人以秀為唧[口留]。」俗呼小录曰:「说人之不慧曰不唧[口留]。」宗子京笔记曰:「孙炎作反切语,本出於俚语常言,故...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被牛皮而向日,则弥坚,繫龙鬚而入水,则益痛。牛皮龙鬚虽贵,还害身。以譬人天有漏之福,伤法身之慧命也。止观五曰:「设便欲捨叁途欣五戒十善,相心修福。如市易转换,翻更益罪。似鱼入笱口,蛾趣灯中。狂计邪黠,逾速逾远,渴更饮咸。龙鬚缚身,入水转痛。牛皮繫体,向日弥坚。...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梵字g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伽,哦,我,[口虐],仰,蘗,竭,釳,乾,犍,乾,虐,疙,俄。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云:「称誐字门,一切法行不可得。」大日经入漫荼罗品云:「哦字门,一切诸法一切行不可得。」涅槃经八曰:「俄者,一切诸行破坏相。」盖誐ga者為ga...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叁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ṛ、哩(引)ṝ(註)、[[口吕]]ḍa,无有一準。 然於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於随音点...
《佛学大辞典》 / 96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Kaṅkara,数名。本行集经十二曰:「恒迦罗,隋言数千万亿。」俱舍颂疏世间品五曰:「十大鉢罗廋多為矜羯罗。」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梵语Om maui admehūṃ又作唵摩尼鉢头迷吽,唵麼抳鉢訥铭吽。祈宝珠莲上之义。喇嘛教徒常口唱之咒文,即莲华手菩萨Padma āṇi祈未来极乐往生时所唱之六字题目也。彼教徒信此菩萨,如彼阿弥陀如来,在极乐莲臺,救济祈者,生生世世,出离因果无穷之生死,故不问僧俗,皆口唱之,...
《佛学大辞典》 / 56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佛告诸比丘有蛇行法,何等為蛇行法?谓杀生手常血腥,乃至行十不善等。彼尔时身蛇行,口蛇行,意蛇行。如是身口意蛇行已,向地狱或畜生之一趣。蛇行眾生,谓蛇鼠猫狸等腹行眾生,是名蛇行法。见杂阿含经叁十七。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Li,又作力,鲁,[口吕]。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口吕]字门一切法染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力字时是生法相声。」 又Li,又作卢,嚧。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嚧字门,一切法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嚧(引)字时,是叁有染相声,原语未考。」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释翅[打-丁+(容-口+夕)],此云能也。迦维罗卫,此云赤泽。总谓能仁住处赤泽城也。鼻奈耶云:释翅[打-丁+(容-口+夕)]者,释种也。迦维罗卫,亦云迦毘罗卫,又翻赤泽,又翻黄头。尼拘律如大房戒释。此园在赤泽城南叁四里。是释迦如来成等正觉已,还国见父王,為说法处。时净饭王知佛...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Śrotra,译曰耳。梵语杂名曰:「耳,羯[口赖]拏,又羯叻拏Karna,又述嚕怛罗。」义林章叁本曰:「梵云戍缕多,此云能闻。」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Ārogya,大比丘受沙弥礼时返礼之辞。祈无病安全之义。寄归传叁曰:「大受小礼,自可端拱而云痾[口路]祇,是咒愿彼令无病义耳。」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有部之所立。虚空之外,别有空界,眼可见,门窗口鼻等内外之窍隙是也。既為眼可见,故附色之名,而谓之空界色。俱舍论一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為空界。」此空界色,名邻阿伽色。见[邻阿迦色]条。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公案名。意谓佛教之真理非言语文字所能詮,徒弄言端语端遂失其真也。圆悟录有曰:「圆悟克勤禪师,僧问如何是佛?师云:口是祸门。」即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有叁释:或云口,或云面顏,或云鼻下与口上之中间。唐华严经一曰:「即於面门眾齿之间,放佛剎微尘数光明。」涅槃经一曰:「从其面门放种种光。」临济录曰:「有一无位真人在汝面门出入。」探玄记叁曰:「面门者诸德有叁释:一云是口,一云是面之正容,非别口也。光统师云:鼻下口...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又作咽尼。佛之德相也。译曰鹿王。玄应音义四曰:「[口垔]尼又作咽,同於坚、於见二切,此译云鹿王。」见伊尼延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ga又作誐,伽,[口卉],我,疙。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之第叁。五十字门之一。字记作「迦。」大日经疏作「哦。」金刚顶经曰:「誐字门一切法行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誐字时,是甚深法声。」大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甚深法入缘起声。」此由Gata(行)及Gambhira(甚深)...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观佛叁昧之异名。一心称佛之名号曰口称叁昧。观念净土之依正二报,曰观佛叁昧,或定心叁昧。观佛之目,对於口称之名号而言。定心之称,对於口称之散业而言。此定心口称之两叁昧,总為念佛叁昧。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叁昧及口称叁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因明学所用之语,存於意而不显於言曰意许。显於言曰言陈,因明论大疏叁曰:「以彼成立意许法之差别,积聚他用。」因明论直解曰:「口虽不言,心有所指,即意许差别性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对於一字之真言而称多字之真言曰句轮。义释十一曰:「凡行者持诵时,当观字轮或為句轮。所谓句轮者观本尊心,心上有圆明而布真言之字,轮转相接,令明了现前。持诵时观此字,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顶,相续不绝,徧满其身,乃至徧於支分。其圆明中,字常明了,如常流...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