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句。执必有我,即常见也。第二无句。执必无我身,是断见也。第叁亦句,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第四非句。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见华严疏十六,叁藏法数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叁中句,八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為一句。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卷,溈山灵佑着。注释数种,如下:溈山警策註一卷,宋守遂註。溈山警策指南一卷,明道霈述。溈山警策句释记二卷,明弘赞註开詗记。溈山警策注一卷,明大香註。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一音声语言体。以言音语业為教体,故佛之言辞论说即教体。二名句文义体。依事立名,依名之眾合為句,合眾义成文,身即聚集之义。此叁长短高下次第行布,為詮显教法之体。叁通取四法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為教体。四通摄所詮体。通摄经文与所詮之义理為教体。五诸法显义体。世间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於法中随取二法,互相问时,依止前法以答所问:谓為顺前句。例如问子由女子生者耶?女子生子者耶?答言子固由女子生者,然女子未必生子。反之而於两问中依止后句而答之者,名為顺后句。例如问女子生子者耶?子由女子生者耶?答言子固由女子生者,然女子非必為生子者。是以狭问宽,...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对於一字之真言而称多字之真言曰句轮。义释十一曰:「凡行者持诵时,当观字轮或為句轮。所谓句轮者观本尊心,心上有圆明而布真言之字,轮转相接,令明了现前。持诵时观此字,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顶,相续不绝,徧满其身,乃至徧於支分。其圆明中,字常明了,如常流...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名為直詮诸法之自体者,故曰名詮自性。句為詮其自性上义理之差别者,故曰句詮差别。唯识论二曰:「名詮自性,句詮差别。」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谓人身為待食物衣服等之资而立者。止观四上曰:「有待之身,必假资籍。」南山之戒疏四上曰:「有待之形,假资方就。」行宗记二上曰:「身名有待,必假资缘。」梁僧传,道安传曰:「损米千斛,弥觉有待為烦。」案,有待之字,本於庄子逍遥游之「犹有所待者也」句。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梵语娜麼Nāmān(N.sg.n.Nāma),能随音声赴物体,因而詮体,使人起想者。以闻其名,则其物体之相必浮於心故也。唯识论二曰:「名珠詮自性,句詮差别。」法华玄义一曰:「名名於法,法即是体,寻名识体。」瑜祇经曰:「那麼是名字也。」俱舍论五曰:「名谓作想。」同光记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禪门宗匠之偈颂。禪源詮曰:「教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禪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眾。禪偈撮咯,就此方一类之机。罗眾则漭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见。」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