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条搜索结果

七、

昔有迦罗越,常愿见文殊师利。迦罗越便大布施并设高座讫,便有一老翁甚大丑恶,眼中眵出、鼻中洟出、口中唾出,迦罗越见在高座上便起意:“我今日施高座,高尚沙门当在其上,汝是何等人?”便牵着地布施讫,迦罗越便然灯烧香,着佛寺中,言:“持是功德现世见文殊师利。”便自还归家疲...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205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七境叁乐

七周行慈之法门也。见[七周行慈]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说七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拘留国。在分儒达树园。与千罗汉俱。菩萨有五百人。及诸天龙鬼神。尔时拘留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智慧无双。为是国中作师。常有五百弟子。复为国王大臣所敬遇。是婆罗门有七女。大端正无比黠慧言语。从头至足皆...

《佛说七女经》 /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 266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9日

七周行慈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叁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

《三藏法数》 / 31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七

尔时舍利子。彼正法行童子为成熟善根故。于二十岁发生净信。舍家出家成苾刍相。受具足戒。住阿兰若大树林中而为宴坐。于虚空中有诸贤圣。潜来教示如是义利。语苾刍言。汝于菩萨藏正法。得不退转精进之行。有大名称当得作佛。时彼苾刍于贤圣所。闻是语已生大欢喜。得未曾有。乃于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60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七

尔时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谓精进行太子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进行太子。已于过去九十九俱胝岁。亲近供养尊重赞叹。大蕴如来及声闻众。亦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精勤给侍悉令充足。以本愿故彼佛世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未来世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244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七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四无所畏不可思议。诸住信菩萨。应发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舍利子。如来无所畏法。其有四种。如来由具四无畏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能狮子吼转妙梵轮。余诸沙门婆罗门悉不能转。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无与如来同其法者。舍利子。何等是为四无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9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二十七、佛说七处三观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呼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佛问比丘:“何等为七处?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亦知色尽,亦知色灭度行,亦知色味,亦知色苦...

《杂阿含经》 / 118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法令他欢喜

一、身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为礼敬烧香散华,种种供养;若见其病苦,随时供给,令他欢喜,是名身业行慈。(梵行,即净行也。) 二、语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语赞叹,彰其实德;他不闻者,令他得闻;复读诵经典,昼夜精勤,...

《三藏法数》 / 32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周行慈

五停心观中第二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乘同性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大摩罗耶精妙山顶摩诃园林华池沼边大持咒神所居止处人不能行最得道者所居之处。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摩诃声闻所作已办。已过一切凡夫之地。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与如是等诸大声闻...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71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大众俱前后围绕。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咒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 / 421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七周减缘

详见[减缘减行]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乘同性经卷下

是时杂类众生。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悭妒等心。各各唯有善心慈心安乐之心。犹如父母兄弟姊妹。当于是时一切众生得如是等心行安乐欢喜踊跃遍满诸根。无复寒热及以忧愁。如是一切众生乐心具足。不闻高声及诸大声。复此大地平正如掌琉璃所成。化出种种深广妙池。七宝为砌金沙布底。八功德...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926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乌𨽁。在是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信重,在王舍国居,便不信重念如是:“是俱谭沙门王舍国止竹园𨽁,令我今行至俱谭沙门,俱谭沙门所说经,我当为一切却语不信。”便不信重从王舍国出到佛所,是时,佛为非一百众会周匝坐,遍说法经。佛见不信重从远欲来,已...

《杂阿含经》 / 29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沙弥

梵音Śrāmaṇ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拏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禅定十种利益

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令安隐是为行慈境界。 【叁无...

《三藏法数》 / 467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于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68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1日

佛说七处三观经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应:“然。” 佛言:“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 佛问比丘:“何谓为七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

《七处三观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182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1日

禪定十种利益

修菩萨之行者,善能修习禪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之利益:一,安住仪式。菩萨习诸禪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而行之,即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而无所勉强,是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菩萨习诸禪定,常存慈爱之心,无伤杀之念,於诸眾生,悉使安稳,...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