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条搜索结果

第一

须菩提在弟子中得无叁昧為最第一。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两舌

十善之一。两舌者,向两边说是非而使相斗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Ḍa,又书疤。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拏字门一切法怨对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拏字时是出摄伏魔声。」大庄严经曰:「唱拏字时出断一切魔恼乱声。」此由Ḍamara(魔障)之语释之也。 又(术语)Ṇ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一切法论不可得。」文殊问经...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五百年

佛灭后五期之五百年也。一期各说一坚固,以示法之兴废。一、解脱坚固,谓佛灭后第一之五百年间。以正法盛,得解脱者多故也。二、禪定坚固,谓等二之五百年间。以虽无得解脱者。而禪定者多故也。叁、多闻坚固,谓第叁之五百年。以实行渐衰,唯尚多闻故也。四、塔寺坚固,谓第四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百戒

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说相,唯叁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為五百。束為七聚:一,八波罗夷。二,十七僧残。叁,叁十捨堕。四,百七十八单提。五,八提舍尼。六,百眾学。七,七灭。行事钞中一曰:「律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比丘尼钞中上曰:「世人妄传五百戒者非也,亦有经律...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篇

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共法

又曰共功德。对於不共法而言。谓佛所具之功德中,与其餘圣者及异生共之者。俱舍论二十七曰:「世尊復有无量功德,与餘圣者及异生共,谓无愿智无碍解通静虑无色等持无量解脱胜处徧处等。随其所应,谓前叁门唯共餘圣,通静虑等亦共异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尼戒

比丘尼应持之戒律。有叁百四十一戒。南山律师更加七灭,而為叁百四十八戒。普通尼戒曰五百戒者,举大数也,实则為叁百四十八戒。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种甘露

四种之苏陀Śuta味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阿修罗)宫中,為夺其女,起此违论。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苏陀味,故相战。」此苏陀味,即甘露也。註维摩经云:「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為不死食。」甘露通常名Amṛta,译曰不死。是天酒Soma...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确执异见而论也。玄义二下曰:「各执一文,自起见。」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事成就

菩萨欲成就六度之行所修之六事也。一供养,欲成就檀波罗蜜者。二学戒,欲成就戒波罗蜜者。叁修悲,欲成就忍波罗蜜者。四勤善,欲成就精进波罗蜜者。五离谊,欲成就禪定波罗蜜者。六乐法,欲成就智慧波罗蜜者。庄严经十二曰:「诸菩萨為成就六度故,于诸地中决定应作六事:一者必应...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迦陵伽王

译曰憍逸,斗。罗什译之金刚经作「歌利王。」留支译之金刚经作「迦陵伽王。」二十唯识述记下曰:「迦陵伽,此云憍逸,仙人之名,旧云王名。」慧琳音义十曰:「迦陵伽王,古昔王名也。此云斗,即波罗奈国无道王也。」Kaliṅgarāja。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我闻

一切经之初,置我闻二字者,息世之执竞,且证亲闻之无谬。我者阿难自谓也,註维摩经一:「什曰:若不言闻,则我自有法。我自有法,则情有所执。情有所执,乱必兴。若言我闻,则我无法,则无所执。得失是非。归於所闻。我既无执,彼亦无竞。无执无竞。何由生?肇曰:出经者,明...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空相

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同五十叁曰:「须菩提常行无叁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 又真空之体相,名為空相。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僧伽Saṁgha之略。译曰和或眾。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為眾。新译家以為叁人已上。智度论叁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叁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眾,寧容一己輒道四人,...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恚怒

瞋恚忿怒也,於叁毒之中谓之瞋毒。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摄诸恚怒。」无量寿经下曰:「或时心,有所恚怒。」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於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曰:「自知己身福田中胜,恐他烦恼復缘己生故。思引发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瞋等。此行能息诸有情类烦恼,故得无名。」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大

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盖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陀罗尼叁重配释

守护经一有迴向陀罗尼,据密教之深义,以此陀罗尼叁字,配於叁世之佛,叁世之父母,及地空天之叁神,而迴向供养也。一陀為过去之佛,罗為现在之佛,尼為未来之佛。其义陀罗尼者,梵字字。是据随求陀罗尼仪轨所谓:「陀者过去佛等」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种空相回向心

十回向中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观所回向而了知十种之无相:一了一切之眾生界,无有眾生。二解一切之法,无有寿命。叁知一切之法无有作者。四悟一切之法,无补特伽罗。五了一切之法,无有忿。六观一切之法,皆从缘而起,无有住处。七知一切之物,皆无所依。八了一切之剎,悉...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阿弥陀报化异

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昧

故住於空理与他无之禪定也。金刚经曰:「佛说我得无叁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离欲阿罗汉。」同略疏中曰:「无叁昧者,以其解空,则彼我俱忘。能不恼眾生,亦能令眾生不起烦恼故也。」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於弟子中得无叁昧最第一,无叁昧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安住於空理与物无也。佛言须菩提得无叁昧。见[无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元品能治

退治元品无明者,等觉智歟,妙觉智歟。昔有开善庄严之。开善法师言妙觉智断,引胜鬘经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之文。庄严师言等觉智断。引大经有所断,名有上士。无所断,名无上士之文。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拘楼瘦无

佛為拘楼瘦比丘分别法无法。摄於中阿含经四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狗法

以狗喻末世比丘之怨嫉猜忌者。大宝积经八十八曰:「当来末世后五百岁,自称菩萨而行狗法。弥勒!譬如有狗,前至他家。见后狗来,心生瞋嫉,啀喍吠之。内心起想谓是我家,(中略)既起此想便生贪着。前至他家,见后比丘,瞋目视之,心生嫉恚,而起斗,互相诽谤。言某甲比丘有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名相

五法之一。一切之事物,有名有相,耳可闻,谓之名,眼可见,谓之相,皆是虚假,而非契於法之实性者,凡夫常分别此虚假之名相,而起种种之妄惑也。楞伽经四曰:「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又着於法门之名相,而忘无相之真理。学者之通弊也。止观十曰:「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拘睒弥犍度

十诵律作「俱舍弥法。」四分律作「拘睒弥犍度。」此国比丘有斗时,如法制止之。其法详於此品中。犍度译言品或聚。巴Kosambi-khandhaka。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能别不极成

宗法九过之一。凡立宗,所别(声),能别(无常)之言,必用立敌共许者,是以能别所别之言為宗之所依,非為宗体(所别能别分离者為宗依,所别能别关连者為宗体)而立敌所者,在於宗体,不在依於宗者故也。然宗依已举不共许之言,则於此处既為立敌之,故名之為能别不极成,所别...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迦陵迦林

Kaliṅgavana,又作羯陵伽林。慧苑音义下曰:「迦陵迦林,以义翻之名相斗时,此据因斗建国立名。」探玄记十九曰:「迦陵迦者,此云斗时也。婆提者,正云婆那,此云林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坚固

五种坚固之一。自如来入灭第五五百年间,诸比丘不修戒律,唯尚斗,增长邪见,谓之斗坚固。见[五五百年]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闲居十德

无男女境无爱欲心,无杂言缘无妄语愆,无敌对人无斗畏,无是非友无讚毁误,无见人失无谈他过,无随逐属无眷属嗜,无对面人无礼仪烦,无来临客无饗应营,无交眾情无好衣望,独修妙行更无他妨。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张我见而互也。宝积经九十二偈曰:「戏论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黑比丘经

黑比丘因好斗,佛為说恶马良马之喻诫之。摄於中阿含经二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因缘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中阿含周那经之别译。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大

有叁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徧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种

与[四]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玄旨

玄妙之旨趣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不諭玄旨。」义林章一本曰:「语设将融,玄旨犹隔。」信心铭曰:「不识玄旨,徒劳念。」张蠙诗曰:「静室谈玄旨。」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灭法而灭之四种论也。南山戒疏一上曰:「以七毘尼用灭四。」见[七灭]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犍度

律中明七灭之篇章也。出於四分律四十七卷。记灭比丘论之七种作法。见[七灭]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