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天台之摩訶止观以十大章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叁、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叁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