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教所说四智之一。转凡夫之第六识而得至於佛果,观察诸法而说法之智也。心地观经二曰:「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於眾会前说诸妙法,能令释生得不退转,以是名為妙观察智。」 又密教所说五智之一。配於西方无量寿佛之智德。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妙...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我生已尽,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叁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梵行已立,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
《三藏法数》 / 19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智。」佛智论叁曰:「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