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 条搜索结果

八寒地狱

一、頞浮陀地狱,梵语頞浮陀,或云頞部陀,华言疱。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皮肉疱起也。 二、泥赖浮陀地狱,梵语泥赖浮陀,或云泥刺部陀,华言疱裂。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疱即拆裂也。 叁、阿吒吒地狱,梵语阿吒吒,或云嚯嚯(皆翻)。谓受罪众生,由寒苦增极,唇不能...

《三藏法数》 / 363字 / 1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十四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九识

从眼至意为六。前已具言。第七阿陀那识。第八阿黎耶识。第九阿磨罗识。通前是为九。何名为阿陀那者。此西域语。以义言之。我见之识。凡夫我见依此识起。障我智令不得生。圣人修灭心定者。乃能除此惑也。除有我之惑。得我之智。阿黎耶识者。亦西域音也。以义言之。其能有二。一...

《法门名义集》 / 209字 / 1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一乘

一乘者,佛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故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也。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由众生机器不等,于是先说叁乘之法而调熟之。故经云:于一乘道,分别说叁。后至法华,会叁乘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

《三藏法数》 / 175字 / 1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血盆经

又曰女人血盆经,具名目连正教血盆经。唐建阳书林范氏板本之大乘法宝诸品经咒卷末及诸经日诵,均载此经。惟大藏经录不载。盖是偽造。然今流通颇广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因果

拨者,绝也,除也,除遣為其事,谓之拨。拨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见中之邪见也。地藏十轮经七曰:「拨因果,断灭善根。」楞严经九曰:「拨因果,一向入空。」广百论释五曰:「若善恶者,苦乐亦,是则拨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不遍者,虚空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乘法

一佛乘之法也。即法华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量义经者,取其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一极正觉,任机而通。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希乐,此叩圣之感也;顺通示现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根异教殊,其阶成七。先为波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

量义经》 / 1072字 / 1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

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尽法海,故皆名为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一雨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三藏法数》 / 67字 / 1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一相

(一)谓為二之相。即言差别之诸相,平等一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圣所称嘆。」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坏於身,而随一相。注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一相也。然则身即一相,岂待坏身灭体,而后谓之一相乎?」(二)对於异相而言,计一切法唯从一元而生之外道...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仙豫

又曰仙誉。国王名。昔释迦如来為仙豫王时。杀诽谤大乘法之五百婆罗门,婆罗门命终后,生於地狱,悔过,发大乘之信,即生於甘露鼓如来世界。涅槃经十二曰:「我念往昔於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豫,爱念敬重大乘经典。(中略)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六观音

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0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十二因缘

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明。以明故发生于行。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6日

叁拜

示叁业之敬意而為叁拜也。西天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叁拜者盖表叁业归敬也。」寄归传叁曰:「凡礼拜者,意在敬上自卑之仪也。欲致敬时及有请白,先整法衣搭左肩上。(中略)足跟双竪,脊顶平直,十指布地,方始叩头。然其膝下迴衣物,復还合...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