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 条搜索结果

十二因缘

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明。以明故发生于行。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2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2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量义经者,取其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一极正觉,任机而通。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希乐,此叩圣之感也;顺通示现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根异教殊,其阶成七。先为波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

量义经》 / 1072字 / 2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2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灭尽定与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2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乘法

一佛乘之法也。即法华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二入

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於理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叁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捨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雨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三藏法数》 / 67字 / 2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虚空藏

梵名Ākā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虚空孕。菩萨名。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经虚空藏品谓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虚空藏菩萨经谓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20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十四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2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血盆经

又曰女人血盆经,具名目连正教血盆经。唐建阳书林范氏板本之大乘法宝诸品经咒卷末及诸经日诵,均载此经。惟大藏经录不载。盖是偽造。然今流通颇广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因果

拨者,绝也,除也,除遣為其事,谓之拨。拨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见中之邪见也。地藏十轮经七曰:「拨因果,断灭善根。」楞严经九曰:「拨因果,一向入空。」广百论释五曰:「若善恶者,苦乐亦,是则拨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9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叁拜

示叁业之敬意而為叁拜也。西天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叁拜者盖表叁业归敬也。」寄归传叁曰:「凡礼拜者,意在敬上自卑之仪也。欲致敬时及有请白,先整法衣搭左肩上。(中略)足跟双竪,脊顶平直,十指布地,方始叩头。然其膝下迴衣物,復还合...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

《三藏法数》 / 183字 / 1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叁法印

一切作法常。一切法我。涅槃寂灭。常有为作法体藉缘兴。迁变非恒。故名常。我一切诸法体性实自在之功。故名我。别依大乘二我(人我法我)涅槃寂灭者。叁毒六垢永离余。山体恬怕。名为寂灭。若依大乘亦通理灭。此叁法咸言印者。揩定不移故为印。

《法门名义集》 / 109字 / 1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乘之机

可闻一乘法之根机者。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六念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上慈父。第二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叁念僧。僧是众生叁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着。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叁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法门名义集》 / 89字 / 1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乘法

一乘之法為入佛地之门户。故曰法门。即法华经之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仙豫

又曰仙誉。国王名。昔释迦如来為仙豫王时。杀诽谤大乘法之五百婆罗门,婆罗门命终后,生於地狱,悔过,发大乘之信,即生於甘露鼓如来世界。涅槃经十二曰:「我念往昔於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豫,爱念敬重大乘经典。(中略)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1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二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一者人我。二者法我。人我亦名众生空。亦名人空。始从众生空乃至佛空。是名人空。以龟毛破。法我亦名法空。众生五阴空。乃至佛五阴空。是法空。五阴是成众生之法。五阴体空。是名法空。已上兔角破。

《法门名义集》 / 81字 / 1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说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