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条搜索结果

成实

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也,即小乘中之空,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為所依,故名成实。於四諦立章,於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於十叁之一。立南北两。梁朝之叁大法师,皆此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為大乘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為者,但附属於...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戒律為叁藏叁学之一,通於诸,而唐南山道宣特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故称之曰律。即四分律也。四分律者,佛灭后百年依曇无德罗汉而成别部,支那传译之,至唐之南山而大成。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净土真

常略云真。日本二十之一。净土所分出。以他力迴向之信心為净土往生之正因,以信后相续之称名為佛恩报谢之行业,且其规许蓄妻噉肉,不别要持戒,伦理纲常,通似世之修斋也。亲鸞為其祖。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山外

支那天台山,绍四明之流,称為山家,晤恩之流义,称為山外。详见[晤恩]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应理

应理圆实之略。法相之别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溈仰

五家之一。唐潭州溈山禪师,名灵祐,嗣法於百丈海禪师。江西仰山禪师,名慧寂,嗣法於溈山。师资相承,别為一流,法道甚盛。遂有溈仰之名。见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殊妙之旨也。法华文句记六曰:「今开妙教,须附妙。」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耆闍法师所立六之第五。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净影所立之四。见[]条。又,因明之法有四种,谓之四:一徧所许,如言眼见色,彼此两皆共许者。二先承稟,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诸法皆空,鵂鶹弟子相对立有实我。叁傍凭义,如立声為无常,欲傍凭显无我之义者。四不顾论,除前叁,随立者所乐,所欲建立,更无所顾...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分

南山之四分律也。见[律]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无门

谓禪也。无门乃佛心之异名。镜录五十七曰:「楞伽经云:一切诸度门,佛心為第一。又云:佛语心為,无门為法门。所言者,谓心实处。」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唯识中道

又云唯识。同於[法相]。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净土之略称。又云净家。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日本弘传之有八:一俱舍、二成实、叁律、四法相、五叁论、六华严、七天台、八真言也。此中前六,起於奈良朝,后二起於平安朝,古来通称為八。八纲要奥书曰:「日本所传自昔已来,共许所翫唯此八。」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以禪那為示,故名。禪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為叁学六度之一。初祖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於禪那,故称為禪。所谓禪者,非叁学六度之一分禪,於是而如来禪,祖师禪之称起。以经...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