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条搜索结果

叁禅天五支功德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叁禅即发。若证叁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叁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叁、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叁禅...

《三藏法数》 / 228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即指叁叁昧叁解脱门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初更叁点,即亥时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空处

此四通言空处者,以其体无形色,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也。 一、空处,谓行者厌患色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色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叁种色者,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

《三藏法数》 / 338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法会行道之时,执火舍前行之小僧也。谓為者,沙弥或善财童子。又书座。以於导师之下座故也。善财童子者,為华严经入法界品歷询五十叁善知识之童子,其形為沙弥之相。故取今者形為其异称。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慧二门之一。者禪,门者差别之义,对於慧门而言。慈恩寺传序曰:「考绳墨以立门,即贯华而开律部。」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种业轮

即禅,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释金刚经刊

金刚经纂要刊记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不必入印经

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印经之旧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欲界

欲界所属之禪也。然欲界為散地不当有禪,谓欲界乃未至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為多分散心,亦非无少分之心,取其少分之,故名欲界。其心不永续,灭去甚速,故又谓之电光,是一义也。见七帖见闻叁末。若依成实之义,则欲界有确然之禪,能发无働智。见止观...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昧弘道广显意经

四卷。西晋竺法护译。佛,為阿耨达龙王说法。应其请。而入龙宫半月。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那伽

身变龙而止於深渊曰那伽。為保长寿,逢弥勒出世,以愿力而入於那伽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

一、大乘光明,谓此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谓此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 叁、贤守,谓此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障

一、沉昏闇蔽障,谓行人修之时,沉昏瞪瞢,无所别知,由是障诸禅,不得开发,名为沉昏闇蔽障。 二、恶念思惟障,谓行人修之时,虽不沉昏,而恶念忽起,欲毁禁戒,作诸不善等事,因是障诸禅,不得开发,是为恶念思惟障。 叁、境界逼迫障,谓行人修之时,虽无如上沉昏...

《三藏法数》 / 185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