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条搜索结果

八智

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諦而生,无漏之法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八智者,苦法,苦法智,苦类,苦类智,集法,集法智,集类,集类智,灭法,灭法智,灭类,灭类智,道法,道法智,道类,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不起法

又云无生法。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同注云:「肇曰:即无生慧也。以能堪受实相,故以為名。得此则无取无得,心相永灭,...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七善根中法之位也。见[法]条。 又总谓证真理之位,者心住於真理而不动也。 又仁王经所说五之位也。宋高僧传不空传曰:「测其位莫定高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八观

八智也。是為见道之十六心。慈恩寺传曰:「船筏者八八观之净业。」参照[八八智]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辱仙

释迦如来,於因位為辱仙,修辱之行,為歌利王支分其身。证道歌曰:「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為辱仙。」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种

一、非众生数辱,谓菩萨若遇风寒冷热水雨等无情之物恼害之时,安然受,初不嗔恚,是名非众生数辱。 二、众生数辱,谓菩萨若遇有情众生加恶于我,亦能受,略不嗔恨,是名众生数辱。

《三藏法数》 / 89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耐而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善者增益。」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菩萨本业瓔珞经就菩萨之所位说六位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加行

四加行之一。见[加行位]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种利益

慈即爱念,即安。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火不能烧,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 二、刀不能割,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

《三藏法数》 / 515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菩萨十地中,初地之别名。南本涅槃经十一曰:「得四念处已,则得住堪地中。菩萨摩訶萨,住此地已,则能堪贪欲恚痴,亦能堪寒热飢渴、蚊虻蚤蝨、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是故名為住堪地。」此堪地,配於菩萨之十地,诸师各有异见,天台一家以...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罗云辱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罗云為人所打,佛广说辱之道。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 《罗云忍辱经》

叁种

一、身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受,是名身行。 二、口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不起斗诤,是名口行。 叁、意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行。

《三藏法数》 / 11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善根中之法位有上中下叁品,最初之位曰下。具修十六行相之位也。见[法]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思益经四法品谓「菩萨有四法,出毁禁之罪:一得无生,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也,菩萨证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二得无灭法,一切诸法本為无生,故今亦无灭,菩萨证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叁得因缘,一切诸法皆依因缘之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菩萨证此法,则...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