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条搜索结果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瓶碎失宝

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世因果

亘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叁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叁事法

出家人宜务之十叁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着,离麤獷,离慢)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精进弓

智慧譬箭,精进比弓。智度论十曰:「忍鎧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慢诸贼。」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若多

比丘名。译曰无知。见阿若陈如。楞严经一曰:「阿若多五比丘等。」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以针投鉢

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鉢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於鉢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糟糠

糟者取酒后之滓。糠者取米后之糠。以喻慢之比丘及麤恶之法。法华经方便品曰:「眾中之糟糠。」大法鼓经上曰:「此诸比丘,清净纯一。真实强力,离诸糟糠。」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

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一时者。当说经之时。其地六种震动。或天雨众花。余时则无此相。又三乘种性皆获圣果。乃称一时也婆伽梵者。能破义也。所破者破四魔也。又有六义如声论所释。炽盛自在与端严等也。成就殊胜者。毗卢遮那自觉圣智也。一切如...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91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八慢

慢之八种类:如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慢、大慢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摩邓伽

Mātaṅga,又作摩灯伽,摩登伽。男曰摩邓伽,女曰摩邓祇Mātaṅgi,正翻曰有志。义译曰逸,恶作业。贱种之通称也。摩邓女经,摩登女解行中六事经直作人者,译人之误也(长水等从之)。摩登伽经曰:「过去有王名帝胜伽,是旃陀罗摩登伽种。」舍头諫经曰:「过去有王名曰摩登,摩登此...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高萨罗王

Kosala,波斯匿之别名。大威德陀罗尼经六曰:「波斯匿高萨罗王。」易土集六曰:「高萨罗者,应萨罗转声。波斯匿王,舍卫国主也。舍卫者即萨罗,都城之名也,由是波斯匿,亦名高萨罗王乎。」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波提

Gavāṁ ati,梵波提之略。罗汉名。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随烦恼

又曰随惑。俱舍论有二义:一名一切之烦恼。以一切之烦恼,皆随逐於心,為恼乱之事也。二对於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名其餘之烦恼為随烦恼,又对於根本而名為枝末惑。七十五法中除六大烦恼无明之一。五大烦恼及大不善之二,小烦恼之十,不定中之不善睡眠与恶作等十九法是也。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垢

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着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着分别之见;若生执着,是名见垢。 叁、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

《三藏法数》 / 32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乞食

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為资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净之正命。若自作种种生业而自活,称為邪命。梵云分卫。大乘义章十五曰:「专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行事钞下叁曰:「善见云:叁乘圣人悉皆乞食。」又「善见云:分卫者乞食也。」法...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瞿曇弥

Gautami,又作俱曇弥。旧称瞿曇弥,曇弥,新称答弥,答弥。皆以女声呼瞿曇姓之称。经中以為佛姨母之别号。姨母本名摩訶波闍婆提,以姓呼之,时谓之瞿曇弥。法华经劝持品,记佛呼姨母曰乔曇弥。见曇弥条。(CBETA註:疑為见[瞿曇]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摩揭陀

Amagadha,译為无害毒。帝释名。法华玄赞二曰:「能天帝,过去字尸迦,此云璽儿,名阿摩揭陀。此云无害毒,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為国名。」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牛跡比丘

佛弟子梵波提之译名。法华文句二上曰:「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餘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為牛呞。」增一阿含叁曰:「乐居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也。」宝物集叁曰:「罗汉尽诸漏,留牛迹名称。」梵Gav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优婆舍罗

又作沤惒拘舍罗,译曰善巧方便。十波罗蜜中,第七波罗蜜之名,出於可洪音义二。参照[沤和拘舍罗]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若多陈那

见[阿若陈如]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不请法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诫未有所解,慢不逊,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反轻侮精通一切经律学德兼优之师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传化之益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请於五夏之内,即為得罪,大乘则不问其时限。此虽与第六不供给请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请,...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赖耶建立品第六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众言。诸仁者。我念昔曾蒙佛与力而得妙定。廓然明见十方国土修世定人。及佛菩萨所住之处。于如是处中密严佛土安乐第一。诸佛菩萨数如微尘处莲华藏。我于尔时一心瞻仰。寻从定出即自见身。与诸菩萨在密严土。复于尔时见解脱藏住在宫中。其量大小如一指节。...

《大乘密严经》 /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制译 / 2275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鳩那罗太子

阿育王之子,以眼可爱似鳩那罗鸟故,故名。阿育王经四曰:「阿育王命诸大臣而语之言:汝等尝见此儿眼不?诸臣答言:臣於人中,实所未见。於雪山有鸟,名鳩那罗。此鸟之眼,与甚相似。(中略)即以鸟名,而以名儿。」然西域记叁曰:「拘浪拏。」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作法益。」太...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客尘

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為迷理而起者,故名之為客。為污心性者,故名之為尘。维摩经问疾品曰:「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註「什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為客尘也。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宝窟下末曰:「无始无明,自心分别所作,无有真...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恃自己之盛事而心高傲也。唯识论六曰:「云何為?於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為性。」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笈房钵底

Gavāṁ ati,又旧称梵波提。新称笈房鉢底,笈防鉢底。译曰牛相。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為牛相比丘。」见[梵波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给孤独长者

中印度萨罗国舍卫城之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独,故得此名。在王舍城听释迦说法,深归依之,请至其国,购太子祇多之园林,以赠释迦,使之说法,由是佛教大行於其地。参照[给孤]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Ma,又作麼、摩、磨。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唇声之第五。金刚顶经曰:「莽字门一切法吾我不可得故。」由Mamata(我)释之,文殊问经曰:「称莽字门时,是息慢声。」大庄严经曰:「唱摩字时,出销灭一切慢声。」由Mada-māna释之。智度论曰:「若闻磨字,即知一切法离我所。磨磨迦...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力

一小儿以啼泣為力。二女人以瞋為力。叁国王以豪為力。四罗汉以精进為力。五诸佛以大慈為力。六比丘以忍辱為力。见增一阿含经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牛迹比丘

佛弟子梵波提之译名。法华文句二上曰:「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餘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為牛呞。」增一阿含叁曰:「乐居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也。」宝物集叁曰:「罗汉尽诸漏,留牛迹名称。」梵Gav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惑

十大惑之一,慢之妄惑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衣体

法衣材体之义。即作叁衣等之品质也。四分律六许粪扫衣及十种之衣,即「赊耶衣,劫贝衣,钦婆罗衣,芻摩衣,讖摩衣,扇那衣,麻衣,趐夷罗衣,鳩夷罗衣,讖罗半尼衣。」也。赊耶Kauśeya,巴Kausa者,野蚕之羂布劫。贝者迦波罗Kar āsa,巴Ka āsika即绵布。钦婆罗kambala者毛...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諦

又云四圣諦,四真諦。圣者所见之真理也。梵语Catvāri-Āryasatyāni,巴利语Cattāri-Ariyasaccāni。一苦諦Duḥkha-āryasatya,叁界六趣之苦报也。是為迷之果。二集諦Samudya-āryasatya,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叁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諦。叁灭諦Nirodha-āryas...

《佛学大辞典》 / 849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种清净

智度论所谓修般若之菩萨叁种清净也。一、心清净。不生染心,瞋心,慢心,慳贪心,邪见心。二、身清净。心清净故,不再受后身,常得化生。叁、相清净。心身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身。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见諦得

十种得戒缘之一。如陈如等五比丘,闻四諦之理而入见道,体迷悟因果之道理而得自然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乞食十利

一、所用之活命,属自不属他。二、使施食於我者住於叁宝。叁、使施食於我者生悲心。四、顺佛之教行。五、易满易养。六、行破慢之法。七、感叁十二相中第一无见顶相之善根(由於因中卑下之法行)。八、见我乞食而其餘修善根者效我。九、无男女大小诸缘事。十、次第乞食故於眾生中...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陈如

与[陈那]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成就殊胜一切如来金刚加持三么耶智,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为三界主,已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平等种种事业,于无尽无余一切众生界,一切意愿作业皆悉圆满,常恒三世一切时,身语意业金刚大毗卢遮那...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正监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28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九结

总合如上结门而立九结:一爱结,贪爱也。二恚结,瞋恚也。叁慢结,慢也。四痴结,不了解事理之无明也。五疑结,疑惑叁宝也。六见结,身见边见邪见之叁也。七取结,见取见,戒禁取见二种之取着也。八慳结,慳惜己身命财宝也。九嫉结,嫉妒他荣富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食堂安置宾头卢

禪林僧堂中央所安置之像,称為圣僧。每日设食供之。其像有文殊,有陈如,有空生,而无一準,但多以宾头卢為圣僧。此自秦之道安為始,正安置形像,由於宋末之法愿法镜等云。释氏要览下曰:「传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次立宾头卢庙,即今堂中圣僧也。始因道安法师梦一...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垢法

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誑、諂、、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諂誑。誑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諂从诸见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剃髮

剃鬚髮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為去慢且别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谓是為叁世诸佛之仪式也。因果经二曰:「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鬚髮,即发愿言:今落鬚髮,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智度论四十九曰:「剃头着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慢法。」毘尼母论叁曰:「剃髮法,但除头上...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也。诸人恃自己胜於他人遂生慢心,如鸟有凌高视下之概,故法华文句六引文殊问经配八於八种之鸟:一、盛庄,恃己盛庄,凌他劣弱,如鴟鸟。二、姓,恃己种姓凌他,如梟鸟。叁、富,恃己财物凌他,如鵰鸟。四、自在,恃己长大适意凌他,如鷲鸟。五、寿命,恃己寿...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显露秘密二教

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叁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梵波提之略。比丘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漏尽阿罗汉

断尽一切烦恼而住於阿罗汉之位者。法华经序品曰:「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同方便品曰:「漏尽阿罗汉阿若陈如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瞿师罗

梵名Ghoṣira,又作具史罗,瞿私罗,劬史罗。巴利语曰瞿私多Ghosita,译言美音或妙音声。中印度赏弥国之长者名。归依释尊於瞿师罗园建精含而布施之。见中本起经下西域记五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僻说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叁。诫恃自己之智解势力,有来问经律深旨者,以轻慢心,不善答之,故隐没义理,倒说法相者。是為制乖於教训之道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谓為轻新求学戒,太贤谓為轻蔑新学戒,今依天台。出於菩萨戒义疏下,梵网经本疏叁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拘邻

又作拘轮,俱轮,俱邻,居伦,居邻。五比丘之一。陈如之别称。见[居伦]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若

阿若多之略。译曰无知。五比丘之上首。见[阿若陈如]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修罗妄执

修罗性慢。执着之念强。虽被种种教化,其心不动。虽听善语,亦不能证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阿若居邻

见[阿若陈如]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水说偈

梵波提入水定而涅槃时所说者。见[梵波提]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辩

如来之八种辩也。如不嘶喝辩。不迷乱辩,不怖畏辩,不慢辩,义具足辩,味具足辩,不拙涩辩,应时分辩是。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想

慢之念想也。南本涅槃经二十二曰:「其心初无慢之想。」西方要决曰:「等心起敬,勿生慢想。」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圣僧

禪林僧堂中央所安之像曰圣僧。然其像不定。若大乘寺安文殊。小乘寺安陈如或宾头卢。或安大迦叶,安须菩提。则通用不拘。见象器笺叁。 又僧為供养时,有别设座充尊者之位者。是宾头卢尊者也。见[宾头卢]条。 又断惑证真之圣人曰圣僧。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慢见

十种见之一。与[慢]同。大藏法数曰:「心生慢,计己為胜,视他為劣,是名慢见。」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垢

恼,害,恨,諂,誑,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叁藏法数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聪明

见[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