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条搜索结果

梵网

為梵网经菩萨本疏之略称。十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下半品之疏也。天台贤首皆不疏上半品,盖卢舍那佛為诸菩萨说心地法门,非凡位所能测知之故。其下半品亦至心心顶戴,喜跃受持而止。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摩触

八波罗夷之一。见[波罗夷]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种别解脱

八种之别解脱也。一比丘、二比丘尼、叁正学、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八近住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妄语

中有妄语。禁制一切之妄语。又具足中分大小之二,在四波罗夷中為大妄语。在九十单提中為小妄语。大妄语者,不得圣道,言我得圣道,或受天龙鬼神之供养等,总说过人之法也。小妄语者,谓其他一切不实之言语。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斋八种胜法

十善经曰:「持此受斋功德:(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叁)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五)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六)若生天上。(七)恒生梵天。(八)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眾清净,无犯者,故未曾立一,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又云广教。略教局於利根,广教通於利钝二机。四分僧本曰:「善护於...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定共

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禪,二禪等诸禪定,则与禪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与定同时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二定,叁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定慧叁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繫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叁者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於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叁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乘者,以名开悟实相之智慧,者以名净除身口恶之制法。此中小乘之比丘,急乘缓,大乘之菩萨,乘急缓。涅槃经六曰:「於乘缓者乃名為缓,於缓者不名為缓。」然是一往之相对,其实大乘之真萨埵,乘俱急。此有四句。见[急]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乘

谓菩萨僧所受之也。又曰菩萨。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善经所说之叁聚净等是也。其别名依宗而异。天台曰圆顿,真言曰叁昧耶,禪宗曰无相心地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小乘之具足,对於五,十等。谓之大。又,大乘之通名,以与小乘区别。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沙弥尼

一卷,失译。

《佛学大辞典》 / 5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受菩萨

一卷,唐慧沼撰。又一卷,宋延寿撰。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百四十一

与[叁百四十八]同。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本经

是梵网经之下卷,述菩萨之本者,故称本经。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