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一、道共戒,谓于见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道俱发,是名道共戒。此戒既是初果、二果、叁果所得,即是无漏戒也。(见道即初果,修道即二果、叁果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定共戒,谓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
《三藏法数》 / 13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叁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眾坐乖仪戒,太贤谓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於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说戒律者。玄义叁下曰:「戒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又谓菩萨戒本四分戒本等戒本。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谓出家受戒者由官给与其度牒也。稽古略叁曰:「宋宣宗大中十年丙子,勅法师辩章為叁教首座,初令僧尼受戒给牒。」见[戒牒]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又曰别解脱律仪。叁种戒之一。依受戒之作法,受五戒乃至具足戒,身口恶业别别解脱之戒法也。义林章叁末曰:「别别防非名之為别,(中略)戒即解脱,解脱恶故。(中略)别解脱者是戒别名。」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即[戒腊]也。疑耀五云: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腊者,腊当作蜡。余偶阅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為验,轻重不差,则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曰戒蜡,非年岁之腊也。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叁、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 223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