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条搜索结果

火焰轮止

不动尊十四之一。见[不动尊]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与愿

又曰,满愿。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也。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求闻持法曰:「右手復作与诸愿,五指下垂,现掌向外,是与愿相。」摄真实经曰:「第叁结诸愿,舒右五指仰掌,想从五指间雨如意宝珠,眾生一切诸乐皆令圆满,...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黑夜神

Kālarātri,又曰黑夜天,闇夜天,黑闇天。梵名伽罗囉底嚜。阎摩王叁后之一。司中夜之神。大日经疏十曰:「次黑夜神真言,此即阎罗侍后也。」同十四曰:「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火风相并而申之,其空指如寻常作拳也。此黑夜天也。阎罗王后也。」同十六曰:「南方阎摩王当作风坛。...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法

一法者,谓一念心,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不悉备。然此诸法,于一心中,炳然显现。如泥,文无前后,故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是也。

《三藏法数》 / 65字 / 10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阿比目佉

或作阿毘目佉明,译言相向,守力金刚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0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切如来所生

又曰叁叁昧耶摄百。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说。不动尊之明也。其文曰:此名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请善明王及本尊,结此秘皆云集,以此如来所生,想為閼伽奉献,诸佛菩萨,诸尊贤圣,供养念诵,速得成就。此母之内传(金刚坚固内相传)佛心即是。五智(五指)秘於内心,...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切徧智

谓叁角形也。是為火形,以智火烧烦恼之意。大日经疏五曰:「於大日如来上,画作一切徧智,作叁角形,其锐向下,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华上,即是十方叁世一切如来大勤勇也,亦名诸佛心也。叁角是降伏除障义,谓佛坐道树以威德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慈悲色也。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0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大胜金刚

又名大转轮王。又名金刚手。大日所变之十二臂金刚萨埵也。是為大妙经所说之摄一切佛顶轮王,即金轮佛顶也。瑜祇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最胜真实叁昧耶品曰:「尔时徧照薄伽梵,復现种种光明,於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照诸菩萨。金刚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语道断),復现身手具十二臂...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叁摩地

即定。叁部之定别也。见[定]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胎藏界大日如来

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0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法性寺

六祖慧能大师值宗法师,与僧言非风非幡,仁者心动之寺也。六祖坛经曰:「遂出至广州法性寺。」清一统志七十九曰:「在府城内西北,旧為乾明法性二寺,宋合為一,亦改法性寺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切法生界

叁种叁昧耶中之法界生叁昧耶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五股

為表五智与五佛之,有五大,五智,五峰,金刚慧,大羯磨,大率都婆等之称。五股中有内外二种,即内缚五股,外缚五股也。此极為秘密。真言宗於事相上生种种之异说。与玄谈,口传。经轨中之本据,如瑜祇经序品曰:「常持此讚王,结大羯磨。以一字心明,叁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标入定相之契也。有叁部之别:一佛部之定,亦名法界定。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也。二莲华部之定,亦名弥陀定,或妙观察智定。阿弥陀如来之住定也。叁金刚部之定,名為缚定。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入定

有叁部之入定,佛部為法界定,莲华部為妙观察智定,金刚部為缚定。说见胎藏曼陀罗大钞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佛钵

释迦相之一。大日经密品曰:「住瑜伽座,持钵相应,以定慧手俱在脐间,是名释迦牟尼大钵。」同疏曰:「左手执袈裟两角,仰脐前,右手重其上。」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字佛顶真言

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曰:「欲诵此十字佛顶真言,先当结以二手内相叉為拳,二大指入掌,二头指各屈,拄二大指背是也。真言曰:「唵,嚩日囉(金刚),萨怛奉(有情),吽(忿怒),发吒(破坏)。」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度叁行,此度有叁种:一、财,谓以己所有财物,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宝瓶

宝瓶形之契也。初成合掌,屈左右头指,使至於中指之根下,左右拇指并压之,使如瓶也。图集二曰:「宝瓶,作叁补吒,屈二风指,令指头至火指根下,二空指并压之。」十八道事钞上曰:「塔宝瓶大慧刀,此叁别名也,随其所用改阿闍梨观心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虚空藏形像

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持大刀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半果

阿育王死时。以半分菴摩勒果於眾僧。為最后之供养。见[阿育]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9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智拳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智法海。一字顶轮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智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会智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智拳。」金轮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十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九字

成自九字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於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於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画像法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清净之物,择去人髮,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9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塔為大日如来叁昧耶形之法,故曰塔。又手结塔形之相。见[率都婆]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形像

大日经一曰:「大梵在其右,四面持髮冠,唵字相為,执莲在鹅上。」大日经疏五曰:「大梵王,戴髮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华,一手持数珠,已上是右手;一手持军持,一手作唵字,以上是左手也。当稍屈头指直伸餘指,侧手按之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秘藏...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六种

六种之波罗蜜,為证明菩萨之契,故云六种。善戒经一曰:「菩萨性者,有六种。以此故,一切眾生则得识知此是菩萨。何等為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佛顶

画佛顶髻之状也。义释十一曰:「佛顶如佛顶髻形,令顶高隆。」更有手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切佛心

一切徧智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五种

肉眼等五眼各别之也。见天台史略下。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忧陀那

Udāna,又作优陀那,乌陀南,鄔陀南,优檀那,鄔駄南,鬱陀那等。发语言时喉中之风。智度论六曰:「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出,名优陀那。此风出己,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 又译曰丹田。圆觉经大钞十一之下曰:「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一实相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形像

不空羂索观音之像法,依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有叁说:一者叁面十臂,一者叁面六臂,一者一面四臂。今世间所见之像多叁面六臂也。叁面六臂者叁面各有叁眼。经二十二曰:「不空王观世王音菩萨,身量横量十六指数,叁面六臂。正中大面慈悲熙怡,如首戴大梵天面,眉间一眼,首戴天冠冠有...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八斛食

八斛四斗之略,如言八万四千而言八万也。佛临涅槃时,陶器师纯陀最后之供养奉佛以摩竭陀国之粳米八斛四斗,佛以神力之於一切大会之眾使之充足。涅槃经十曰:「尔时纯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摩伽陀国满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会。」释门正统叁曰:「大经云:如来受长者八...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涂香

六种供具之一。涂香於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叁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叁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擣以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八叶

八叶莲华开敷之相也。為阿弥陀如来之。见图集上。又莲华部之叁昧耶也。见[叁昧耶]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根本

或為坚实合掌,或為智拳。此中以智拳习為灌顶之秘密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内五股

见[五股]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尊形

金刚智仪轨曰:「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之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上二手作说法之相,右第二手无畏,第叁手剑,第四手数珠,第五手微若布罗迦果(...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

外缚

四种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於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经疏十叁。又曰坚固缚,金刚缚,又曰外缚拳。為解结使之缚之意。显十地圆满之形者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