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条搜索结果

上觉

上之正觉也。佛觉悟一切法之真智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译曰上正等正觉。七佛经曰:「如是出家时,速成上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摩揭陀国之那兰陀寺,译曰施厌寺。玄奘久学於此。见[那烂陀]条。梵Nālanda。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择地狱

间地狱之古译。以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而押收之故也。楞伽经叁曰:「云何男子女人行五间,不入择地狱?」正法华经一曰:「其大光明照诸佛国,靡不周徧,至於择大地狱中,上达叁十叁天。」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所记别,故名记。 一、能变记,谓第八识心王,是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所分别,故名能变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量义经

一卷,萧齐曇摩伽陀耶舍译。佛将於法华说量之法归於实相之一、先说此经明量之法,由一实相而生。故谓之為法华之开经。又法华论列法华十七名,量义经,其一名也。是法华之实相,有自生量义之理,故以為别名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俱迦离信堕恶道

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信法故堕恶道中,是人信,於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眾,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说大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量义经疏

日本传教疏叁卷,题曰註量义经。又量义经笺註,丁福保注。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啟常经

佛说常经之异名。又略称叁啟经。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量心

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量,而能缘之心亦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量心。 二、悲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答云。此称赵州字,而為禪家之公案。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廓然

廓然而圣諦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叁菩提达磨条曰:「帝又问:如何是圣諦第一义?师曰:廓然圣。」此一句古来称為禪之枢机,杂透难解之极则。见碧巖录(第一则),从容录(第二则)。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祇园精舍常院

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為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彼常故。」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间道

二道之一。方断惑而不為惑间隔之漏智也,旧译谓之碍道。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智曰解脱道,即间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脱道乃后念之果道也。俱舍论二十五曰:「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