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条搜索结果

圆教作四谛

圆教者,谓事理碍,法法融摄也。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苦可舍;尘劳本清净,集可除;边邪皆中正,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灭可证,是名圆教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垢衣

袈裟之总名。言烦恼之垢染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叁昧经云垢衣。」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位

心,谓分别识心也。非全心,但分别识心不行,故言五位心也。 一、睡眠,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闷绝,谓诸众生,惊倒闷绝,六识昏昧,见闻觉知,一时顿息,是名闷绝心。...

《三藏法数》 / 25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酒神

八部眾之一。阿修罗也。法华文句二曰:「阿修罗者,此云酒。四天下採花酝於大海,鱼龙业力其昧不变,瞋妒誓断,故言酒神。」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南方垢世界也。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非有想非想天

非有想非想处,在六趣之中属於天趣。故曰非有想非想天。新译曰非想非非想天。略曰非想天。又名有顶天。以是為叁界之最顶处故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五种

一、根本明,谓从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明。 二、枝末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尽意

梵名阿差末底Akṣ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时,从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所来,广说八十尽之法门,尽意菩萨经是也。又於法华经会座為普门品之对扬眾,取颈上瓔珞与观音菩萨。名义集一曰:「阿差末,此云尽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根本

明之异名,见[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明,悟本名本觉。此二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刹那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常。 二、一期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常。

《三藏法数》 / 107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我印

叁法印之一。凡愚妄於色身假合上固执常一之我,作种种之妄业,佛為破其妄计,说我之理,此理决定而不可违越,又為证异於外说之印契,故云我印。见[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常堂

又云常院、延寿堂、涅槃堂,皆其别名也。置临命病者之所。见[常院]条。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量净天

色界第叁静虑叁天中之第二。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此净转胜,是难限故,名量净天。」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念念常,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常。 二、相续常,谓相续法坏,名为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常。

《三藏法数》 / 75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身。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之身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所不至,故曰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极者,障碍故。希有故。」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