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条搜索结果

二种漏因果

一、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叁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漏因,即集谛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漏果,即苦谛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根本说一切部毘奈耶随意事

一卷,唐义净译。特明自恣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之一。总称色界四禪天之果报也。果报之实在,名為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佛说马八态譬人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多比丘僧俱。佛告诸比丘:“马弊恶态八。何等八?一态者解羁缰时便掣车欲走;二态者驾车跳𨄈欲啮人;三态者便举前两脚掣车走;四态者便踏车軨;五态者便人立持轭摩挲车却行;六态者便傍行邪走;七态者便掣车驰走,得浊泥抵止住不...

《佛说马八态譬人经》 /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 43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08日

解脱五义

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着,故云境相不能缚。 叁、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着,而能见之心亦无,故...

《三藏法数》 / 219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患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然此叁患也。 一、热风热沙患,谓一切龙,若遇热风热沙着身之时,烧皮烧肉及以骨髓,即受痛苦,故名为患。 二、恶风暴起患,谓一切龙,若遇恶风卒暴起时,其饰身宝衣,自然而失,龙身乃现,即受苦恼,故名为患。 叁、畏金翅鸟患,谓一切...

《三藏法数》 / 14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对為碍之义,障碍之义者,谓之对。一、障碍对,如手碍手,石碍石,互碍而被碍者。二、境界对,六根六识及诸心所,為五境及法境之一分境界所拘束,而取境之作用不得自在者。叁、所缘对,為六识及法境之一分所拘束,而缘虑之作用不得自在者。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色天

色界之诸天也。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二十九

如言六阴十叁入十九界,谓事物之绝无也。初果圣者以二十八為极度,无第二十九。十住毘婆沙论一曰:「人得须陀洹道(即初果),善闭叁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諦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於无明之语而云习。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為相

生住异灭之四者,此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剎那生灭。谓一剎那中具四相也。此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自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之位名生。生位暂停...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想非无想处

Naivasaṁjñānāsaṁjñāyatana,智度论谓為非想非无想。俱舍论谓為非想非非想。无色界之第四处,即叁界之最顶也。生於此处者无如下地麤想之烦恼,故曰非想,又曰非想。非无细想之烦恼,故曰非无想,又曰非非想。以非想之故,外道以此处為真之涅槃处,以非无想之故,佛者知尚為...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根本说一切部苾芻尼毘那耶

二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ṣuṇi-vinaya。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对於无想之语。对於无想天之情,指他思想之情而言。无想天在色界,生於此之眾生,五百大劫之间住於无心。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流转诸

具名佛说大乘流转诸经,一卷,唐义净译。佛对影胜王说诸情依造业而流转诸之义。诸者二十五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