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条搜索结果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万四千法门

就能詮之教曰法藏,就所詮之义曰法门,皆有八万四千之数。胜鬘经曰:「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见[法藏]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坚慧

菩萨名。梵名沙囉末底Sthiramati,佛灭后七百年出现。作宝性论,法界无差别论等,显扬大乘。见法界无差别论法藏疏。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入楞伽心玄义

一卷。唐释法藏撰。按,此卷中土失传。得自日本。详见[楞伽经]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罽腻吒王為千头鱼

王以多杀之罪虽闻马鸣说法,犹生大海中為千头鱼。剑轮回身,斫头。随斫随生,须臾不止。时有罗汉為维那,鸣犍稚,王闻其声,苦痛止息,因请罗汉,长打犍稚。见付法藏传五,行事钞上一,经律异相。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迦叶入定

摩訶摩耶经下曰:「摩訶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訶迦叶於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毘婆沙论百叁十五曰:「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叁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窶卢播陀山(唐言尊足...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结集

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互用罪

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捨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捨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音

八音者,谓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而有此八种也。 一、极好音,谓一切诸天、二乘、菩萨,虽各有好音,未足为极;唯佛音声,闻者无厌,得入妙道,好中之最,故名极好音。(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柔软音,谓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令...

《三藏法数》 / 40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弥陀相好印相

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师十德

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具兹十德,名为法师。(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善知法义,善知法义者,谓菩萨无碍之智,善知一切诸法句义差别也...

《三藏法数》 / 476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杜顺

唐法顺,姓杜氏,万年人。十八出家,依圣僧道珍,受学定法,现神验。唐太宗詔问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病遂愈,因赐号曰帝心。正观十四年坐亡。师着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弘华严,以授云华智儼,儼授贤首...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舍利弗阿毘曇论

叁十卷,姚秦曇摩崛多译。舍利弗所立之对法藏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藏

小乘之犊子部所立,一过去法藏,二未来法藏,叁现在法藏,四无為法藏,五不可说法藏。彼立非即非离蕴之我以之摄於不可说法藏。见五教章上之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藏

叁藏之一。类集一切之论部,谓之对法藏。诸论之通名也。 又(书名)世亲所造之俱舍论也。梵名,阿毘达磨俱舍,译曰对法藏。对法指发智六足等之诸论,藏指俱舍论,此论含摄彼发智六足等之妙义。故名此论曰:「对法之藏」。俱舍论一曰:「由彼对法论中胜义入此摄故,此得藏名。」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空

二空或叁空之一。色心之诸法為因缘生之俗法而无实体,谓之法空。法华经曰:「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同安乐行品曰:「菩萨观一切法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法藏之心经钞曰:「般若妙行有其二种:一浅,即人空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 又有以对於有之...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地藏与法藏

法藏者阿弥陀如来因位时之名也,是与地藏菩萨為一体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贤首

比丘之尊称。犹言贤者,尊者。义净译新律中多用此称。 又(菩萨)华严经贤首品有贤首菩萨。 又(人名)佛说贤首经有併沙国王妃贤首夫人。又华严宗第叁祖,唐法藏,字贤首。其祖康居国人,来居长安。藏年十六,诣四明山阿育王塔鍊一指,誓学华严。尝预玄奘叁藏之译场,然以所见不...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结集叁人

一、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生时举国欣庆,故云庆喜。随佛出家,得阿罗汉果。多闻第一,能持法藏。如来灭后,与文殊师利集诸大众于铁围山等处,结集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优波离,梵语优波离,华言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第...

《三藏法数》 / 23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迦叶结集法藏

如来入灭后,迦叶打鐘集眾,结集小乘之叁藏。见[结集]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重誓

又云重愿。谓法藏菩萨前立四十八愿,后更立叁誓也。又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誓名号叁誓中重誓名声超十方,故云重誓。礼讚曰:「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正信偈曰:「重誓名声闻十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明咒

放大光明破眾生昏闇之陀罗尼也。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法藏疏曰:「鉴照不昧名為明咒。」又明為咒之别名。佛於光中说陀罗尼。故名咒為明。大明即大咒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曇摩毱多

Dharmagu ta,比丘名。又作曇摩毱,曇摩德,曇摩屈多迦,曇无德,曇无毱多,皆梵音之楚夏耳,译曰法正,法镜,法藏,法护,法密等。佛灭后百年优婆毱多五弟子中之一。於律藏立一部,名為曇无德部。律名四分律。可洪音义叁曰:「曇摩毱律部师宗名,曇摩毱多,亦云曇无德,此云法镜...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师子尊者

法藏传最后之人也。西天二十叁祖(或加末田地為二十四祖)為罽宾国王所杀。见付法藏传六。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藏

佛灭之年,安居时,大眾部之眾,在窟外结集法藏而為五藏。见[藏]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憍慢不请法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诫未有所解,憍慢不逊,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反轻侮精通一切经律学德兼优之师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传化之益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请於五夏之内,即為得罪,大乘则不问其时限。此虽与第六不供给请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请,...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曇摩鞠多

Dharmagu ta,比丘名。又作曇摩毱,曇摩德,曇摩屈多迦,曇无德,曇无毱多,皆梵音之楚夏耳,译曰法正,法镜,法藏,法护,法密等。佛灭后百年优婆毱多五弟子中之一。於律藏立一部,名為曇无德部。律名四分律。可洪音义叁曰:「曇摩毱律部师宗名,曇摩毱多,亦云曇无德,此云法镜...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深智

深高之智慧也。法炬陀罗尼经二十曰:「深智方便,开显法藏。」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檀弥罗

王名。王為恶逆,破塔毁寺。以剑杀害西天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西天之付法於此绝。见付法藏传六。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富那奢

又作富那夜奢Puṇyayaśas,胁尊者之弟子,马鸣之师也。见付法藏传五。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秘要

不妄示人之切要法门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同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广说诸佛秘要法藏。」法华文句五曰:「四十餘年,蕴在佛心,他无知者,為秘。一乘直道,总摄万途,故言要也。」法华嘉祥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起信论义记

七卷,附别记一卷,唐释法藏撰。据清杨文会言:藏内贤首疏五卷,圭峰删削颇多,人皆病其割裂。近年求得古逸内典於日本,内有起信论义记,仍不免為日本僧徒割裂之病。求之数年復获藏公原文,讎校再叁,重加排定,併刊别记,以成完璧。日本南条文雄与余友善,此记赖以得之。云云。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五卷,华严法藏撰。又四分含註戒本疏,四卷,南山道宣撰。又,四分戒本疏,四卷,唐怀素撰。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心力

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讚阿弥陀佛偈曰:「皆是法藏愿力為,稽首顶礼大心力。」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梵网戒疏

為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之略称。十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下半品之疏也。天台贤首皆不疏上半品,盖卢舍那佛為诸菩萨说心地法门,非凡位所能测知之故。其下半品亦至心心顶戴,喜跃受持而止。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阿难叁名

阿难是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以其能持法藏,有叁种不同,随德受称,故有叁名也。 一、名阿难,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生时合国欣庆欢喜故也。以其亲承佛旨,传以化人,即传持声闻藏也。 二、名阿难跋陀,梵语阿难跋陀,华言喜贤。以其住于有学之地,得空、无相、无愿叁解脱门...

《三藏法数》 / 24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所须严净愿

法藏比丘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七愿。见[四十八愿]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金口相承

天台宗叁相承之一。又名金口祖承。谓受佛金口之记,而出世之付法藏二十叁祖,次第相承其法门也。止观一上所谓「付法藏人,始迦叶,终师子,二十叁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则二十四人,诸师皆金口所记。」佛祖统纪序所谓「大迦叶下至师子尊者,皆能仰承佛记,传弘大法,谓之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曇摩迦

又作曇摩迦留。法藏比丘之梵名。支谦译之大阿弥陀经上曰:「尔时世有大国王,王闻佛经道,心即欢喜开解,便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字曇摩迦。」平等觉经一曰:「便弃国位,行作比丘,名曇摩迦留。」本经以下之文译為法宝藏。庄严经曰:「作法。」如来会曰:「法处。」智度论五十曰:...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华严宗七祖

第一马鸣菩萨,第二龙树菩萨,第叁支那之元祖帝心尊者杜顺,第四云华尊者智儼,第五贤首大师法藏,第六清凉大师澄观,第七圭峰大师宗密也。此七祖宋净源奉勅记之。见八宗纲要。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万十二

八万四千法藏与十二部经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為人宣说。」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般若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叁德:一实相般若,為般若之理体,本来為眾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為所证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叁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 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叁文字般若,詮上二...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宗元

宗旨之元由也。止观一曰:「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