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位叁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叁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於见道,一旦照见真諦,更修习真观,故谓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叁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四处者一為王舍城之鷲峰山,二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叁為他化自在天宫,四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鷺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於鷲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於鷲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訶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讚般若,同為...
《佛学大辞典》 / 85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道理与事相也,是配於真俗,理為真諦,事為俗諦。释门归敬仪中曰:「入道多门不过理事。理谓道理,通圣心之远怀。事谓事局,约凡情之延度。」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叁声闻,四轮王也。真諦叁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叁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叁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十度一一各有叁行:一、施度之叁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叁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眾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叁、忍度之叁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叁行,被甲精进,...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谓闭息六根,而隔离前境也,约鼻之一而总称六根。谓住於空见,枯木闇坐之禪人。犹言闇证禪师。止观十曰:「鼻隔禪师发得空见,多堕网中不能自拔。」同辅行曰:「鼻隔无深观行唯止心鼻隔,因此观故发得空见。此人尚不识小乘真諦,岂能观於空见之心令成妙境?但随见转堕於见网。」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Vastu,又作婆藪斗,律藏名。饰宗记二末曰:「婆藪斗律者。真諦叁藏云:此翻品类律也。此律多说缘起制诸轻戒。」开元录九(义净传)曰:「跋窣堵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也。梵有楚夏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一卷,唐玄奘译。与罗什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諦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摩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异译。慈恩传七曰:「据梵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旧经直云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别為烦恼,而分别之惑...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 本站介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之说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决一切之所说。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依此四意趣,可决一切之佛意云。玄奘译摄论释五谓復有四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说我昔曾於彼时名毘婆尸佛,非昔时毘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证法平等,故说我即彼...
《佛学大辞典》 / 52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由疑真諦之理,作种种之妄业,為叁界所繫缚,不能出离,名之為疑结。九结之一。结為结缚不出之义。大乘义章五末曰:「烦恼闇惑,结缚行人,故名為结。亦能缚心,亦名為结。亦能结集一切生死,故称為结。」叁藏法数叁十五曰:「疑结,谓诸眾生,於佛法僧宝,妄生疑惑,不修正行,广...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译曰第一义Paramārtha,智度论四十七曰:「波罗末陀,秦言第一义。」 又(人名)真諦叁藏之梵名。真諦,五代时西印度僧,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措怀。梁武帝时於宝云殿译经,遭乱西归,遇风漂还广州,译业无輟,讫陈泰建,译五十部。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华严宗所判十宗之一。小乘中说出世部等所立,言世间法為俗諦,出世间法為真諦。俗諦為妄,真諦為实者也。见五教章上。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外道十八明处中有八论:一、肩亡婆论,简释诸法之是非者。二、那邪毘萨多论,明诸法之道理者。叁、伊底呵婆论,明传记宿世之事者。四、僧佉论,明二十五諦者。五、课伽论,明摄心之法者。六、陀菟论,释用兵杖之法者。七、犍闥婆论,明音乐之法者。八、阿输论,明医方者。见百论疏...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净土真言一宗之纲目,分為真俗二諦,即世出世二门,俗諦以王法為本,真諦以信心為本。盖真宗之意,以為眾生往生弥陀之净土,非由称名之功德,乃由信大悲之佛之愿力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对於色即是空而言。般若心经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此就五蕴而说有空不二之理者。色為色蕴,谓有四大五根等之一切形质者。此色蕴為因缘所生之法,无有实性,则是色无异於空也。此实性虽空,然因缘所会之处有色相,是空无异...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曰眾生,曰佛陀,俗諦迷情上之假名耳,真諦觉悟上,无眾生,无佛陀,真如平等也。始终心要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二諦之一。对於世俗諦之称,又云真諦、圣諦、胜义諦、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真理,諦者真实之道理也。此道理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為圣者所见,故云圣,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大乘义章一曰:「第一义者,亦名真諦。第一是其显胜...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Bharadvāja,又曰颇罗吒。婆罗门六姓之一姓也。本行集经四十曰:「颇罗吒,隋云重瞳。」法华文句叁曰:「颇罗堕此翻捷疾,亦云利根,亦云满语也。」法华义疏叁曰:「颇罗堕俗姓也。真諦叁藏云:翻為利根仙人,六姓婆罗门中一姓也。又翻為辩才,又翻為满,满正也。」法华玄讚二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