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条搜索结果

四空处

又云四无色,无空界之四处也。是乃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梵名Catuarū a一空无边处Ākāśānantāyatana,略名虚空处,又云空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二识无边处Vijñānānantāyatana,略云识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也。叁无所有处Ākiñcanyāyatana,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科

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叁科不同焉。 一、五(亦名五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

《三藏法数》 / 36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塞建陀

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眾聚阴。新译曰。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阴者,梵本应言鉢罗娑陀。案阴音应以於今反注也,阴阳之阴也。(中略)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此名麤可通途。然非正目。故今名,或名...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阴

新译曰,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之义同。天台之说,如止观五上所谓:「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是阴有荫覆与阴积之二义,见[]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明藏

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罗尼之经典也。演密钞一曰:「藏者能摄义故,(中略)今但取府库名之為藏,由如世间国大库藏即能摄种种杂宝,出纳取与賑济无穷。持明藏亦尔,摄诸佛秘密法义,利乐无尽故以為明藏。」西域求法高僧传有毘睇陀罗必得家,译曰持明藏(Vidyā-dhara- iṭ...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一卷,宋法贤译。说五,五取,十八界,十二处,乃至叁十七品等之诸法。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决定义经》

取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而生,由五而生烦恼,故曰取。见[五取]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之一。在俱舍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於一而称為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万法

与[八万法藏]同。者积聚之义。藏者包藏之义,包藏即积集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受想

中之受与想也。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苦阴

新译曰。旧译曰阴。构造有情之身心者也。人身有苦,故云苦阴。见[阴]条。释门归敬仪上曰:「形则缚於俗习,苦阴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牛驴二乳

譬似而非者。智度论十八曰:「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枰则成,驴乳枰则成粪。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眾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為虚誑,一切外道皆着我见。」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非色四

中受想行识之四者,為心法之差别,而非色法,故云非色之四。仁王经上曰:「色名色,心名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梵名塞建陀Skandha,旧译曰阴。阴覆之义,谓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也。新译曰。积集之义,谓色心之法,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也。色,心等。义林章五本曰:「梵云塞建陀,唐言,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鉢罗婆陀。(中略)或翻為聚,故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谓人身也。人身自五而成,不免叁苦八苦等苦,故云苦。八十华严经二十四曰:「永除苦,永断苦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见犍度

八犍度之一。八犍度论中说诸种邪见之篇章目,犍度者梵语,译言聚、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非色

四大所成及四大所生之法為色。不然者為非色。五之中除色,受想行识之四是也,因而称之為非色之四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訶责犍度

四分律之篇章名,说比丘治罚法之篇章。犍度為梵语,译曰聚,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色眾

五眾之一,新译之五,旧译之五阴皆云五眾。色眾者即色也。智度论叁十六曰:「色眾者是可见法。」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駄南

与嗢拕南同。

《佛学大辞典》 / 6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根边

对於一味而言。由细意识而起之有间断五也。小乘经量部所立。见异部宗轮论述记等。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摄无為

积集性者谓為,然无為法非积集性,故不摄於之中,因之而五之中,虽含摄一切之有為法,独无无為法在其中也。俱舍论一曰:「不摄无為,义不相应故。」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