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条搜索结果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明得定

於菩萨四加行中煖位所得之禪定也。明為无漏之慧,為初得无漏慧前相之禪定,故名明得定。唯识论九曰:「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為煖位。(中略)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唯识述记九末曰:「明者无漏慧,初得无漏慧之明相,故名明得。明得之定,名明得定。」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菩萨行有四难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

《三藏法数》 / 23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行相

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於境相之上,又行於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為行相故。」心识对於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於心内,如镜之於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唯识述记叁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於境相,名為行相。...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细意识

微细之意识也。又名细心。即於生死等之位相续不断之微细意识也。成唯识论叁所谓「有餘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应知即是此第八识。」是也。是為小乘上座部所立,但本末之执计不同。见唯识述记四、了义灯四等。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七善士趣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六心见道

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為修道。然小乘之曇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諦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為见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二行相

四諦各有示动证叁行相,合成十二行相。见[叁转法轮]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别教无量四谛

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