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ḥ,是為摧一切魔菩萨之种子。具四义:一為一切法本不生之义,二為因之义,叁為人我之义,四為法我之义,由迷於一切法本不生之理而為一切烦恼之因,烦恼之因,起二种之我,所谓人我法我也。是故為一切之外道诸天,执我执法,欲使彼调伏,入於金刚药叉叁摩地,即思惟此菩萨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两部大经不说十地,惟大日经说第八第十二地,金刚顶经说初地第十地之二地。故準於华严仁王等之说而释其名字也。然其意与显教异,以十地為十六大菩萨之位,约其渐修之位而言十六生究竟也。故即身义云:「欢喜地者,非显教所言初地,是即自家佛乘之初地。云云」其十六大菩萨日本有两...
《佛学大辞典》 / 39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不动明王使者之名。八大童子之一。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曰:「金刚波罗蜜,即菩提心行,所以出现使者,名乌俱婆誐,此云超越住世也。」梵Ugra-bhaga。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佛祖歷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寧,随钱王归朝(指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於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着述毘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叁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顺於世道而感人天之果,谓為顺世之行,又达於世间而感出离之果,谓為违世,其行法之次第发达有八心,是名顺世之八心,违世之八心。大日经疏二曰:「如前所说种子根疱等及归依叁宝為人天乘,行斋施善法,皆名顺世八心。若叁乘初发道意,迄至拔业烦恼根本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名违...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藏通别圆四教之住地也。大日经具缘品明约於真言门菩萨,一生超四教之地,而度叁劫十地。初说解唯蕴无我(是法相宗即通教),及拔十二因缘(是藏教),次说离违顺八心之业烦恼网超越一劫之瑜祇行,是度藏通之菩萨地也。故义释引阿含成实及叁兽渡河之喻,是叁乘同以无言说之道,得诸...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四十卷,明释真鑑述。其卷首自序曰:「经本分明,而註多齿莽。正脉既失,本旨多乖。后贤指摘成帙,甚至但说本文。学者莫决从违,而临文浩叹者多矣。鑑长夜迷徒,释宗晚学。赖圣贤加被,发薄少善根。偶窥华屋之门,輒悯宫墙之望。僭伸管见,请正大方。实非横陈臆说而蔑先贤,意惟曲...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正之义也。证正道,名為圣。胜鬘宝窟下本曰:「圣者正也。以理正物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初地以上,息妄契真会正,名圣。」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信忍,别教之菩萨於十住位中信一切心皆悉空寂,能於空法忍可信证,故名為信忍。二法忍,於十行位中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空无所有,而能假立一切法,以化诸眾生,於假法中忍可信证,故名為法忍。叁修忍,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中观,知一切法事理和融,於中道忍可信证,故名為修忍。四正...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六卷。建立教,行,信,证,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為八卷。日本亲鸞撰。后世略曰教行证。教行信证,净土文类,教行证文类,显净土教行证文类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超越思虑分别也。唯识论十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中略)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凡禪定浅深次第為四禪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顺次而入第四禪,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八地以上之菩萨,证平等寂灭之真如,则虽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亦能一时徧於十方世界,示现种种之教化,作种种之佛事,而无往来之想无作无作之想,是曰平等法身。七地以下之菩萨,则虽证真如,尚要功用始然。往生论曰:「未证净心菩萨得证平等法身。」同论註下曰:「平等法身者,八...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修菩萨之行者,善能修习禪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之利益:一,安住仪式。菩萨习诸禪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而行之,即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而无所勉强,是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菩萨习诸禪定,常存慈爱之心,无伤杀之念,於诸眾生,悉使安稳,...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变易生死之异名。大乘义章八曰:「微细生灭无常,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变易死。」千手陀罗尼经曰:「超越无量亿劫微细生死。」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声闻乘之人证四果有二种:一、次第证,又云次第断,自初果次第断修惑,次第证第四果阿罗汉也。二、超越证,又云超越断,利根之声闻,一时断几许之修惑,超越一果乃至叁果,而证阿罗汉果也。此有四种。见[超越证]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耶输陀罗女所入之叁昧也。依此叁昧而生种种之欢喜,并使一切眾生欢喜,故名越喜叁昧,越乃超越无比之义。见[耶输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我相,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证,於取其所证,心执着而不忘。认之為我,是名為我相。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復认证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為人相。叁眾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证了悟之相,是名為眾生相。四寿命相,比前眾生相復进一步,虽...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终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初断一分之惑,证一分之理。是名欢喜地。為初地。已上有十地而满二大阿僧祇劫之行以至佛果。依之而初地以上為地上,初地已前為地前。地前者凡夫之菩萨,地上者法身之菩萨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俱舍论所说教证二法之一。四諦十二因缘六度声闻缘觉佛种种差别之道法也。俱舍光记二十九曰:「证法者,谓声闻缘觉如来叁乘菩提分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作家手段超越於佛祖也。传灯录(云门章)曰:「汝等没可作了。见道着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汝且唤那个為佛,那个為祖,说个超佛越祖底道理。」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证叁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叁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於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徧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与定盘子同。定盘為秤,星為衡上之目。定盘星為秤起点之星,於物之轻重无关係。故於执着之意味与超越之意味用之也。碧巖第二则评唱曰:「识取鉤头意,莫认定盘星。」(鉤头掛物之处)。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作克证。言必能证得果也。菩提心论曰:「勤修本法,剋证其果。」剋,又作克。华严经音义上曰:「克证。尔雅曰:克,能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二乘所证之涅槃境界也。大日经一曰:「蕴处界,能执所执皆离法性,如是证寂然界。」同疏二曰:「行者如是观照时从无性门达诸法即空,得离一重法倒了知心性,如是不為蕴处界能执所执之所动摇,故名证寂然界。证此寂然界时,渐过二乘境界。」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