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一字金轮法

具云一字金轮佛顶法。金轮佛顶者,尊体之名。以名叁身具足之咒,為秘中之甚秘者。叁摩耶形為八辐轮。尊像為黄金色或白色。坐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顶有肉髻之形。其上更有髮髻。形如轮王。故名。祈一切悉地及除灾,修其法。是五佛顶尊之一也。大日经疏五曰:明五佛顶「此是释...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世间

过现未迁流谓為世,彼此间隔谓為间。有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為法分类為叁种:一、五阴世间,又名五眾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各為五阴世间。二、眾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叁、国土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兜率内院

菩萨最后身之住处也。释迦如来為菩萨时最后之住处,住於此终此生,下生人间而成佛也。今為弥勒菩萨之净土也。此亦菩萨身之最后,彼天四千岁间住於此,已生人间,成佛於龙华树下也。而彼天之四千岁当人中之五十七亿六百万岁。普曜经一曰:「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僧伽罗

Siṁhala,译曰执师子。释迦如来往昔為大商主时之名。亡罗剎国而立僧伽罗国。西域记十一曰:「昔有大商主云僧伽,其子名僧伽罗。率五百商人入海採宝,為风波飘流至一罗剎女国。罗剎女来迎之,诱入铁城中。后悟其為鬼女,一心祈祷,感一天马,五百商人皆乘之免危难。罗剎女知诱惑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1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七宝塔

即所谓多宝塔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中略)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為大眾说。」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摩

法华经嘱累品说,释迦如来叁摩诸菩萨之顶而付嘱法华经:「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叁摩诸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无师智

谓无师独悟之佛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嘉祥疏六曰:「无师智者,前之叁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两

释迦如来自说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叁两,卖於病家,得金钱五枚,奉於古之释迦佛,因而闻涅槃经。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那罗延

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有开叁门者,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一切义成

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於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见[释迦]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五百大愿

释迦如来往昔為宝海梵志时,於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眾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為难。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一化

指如来一代之教化而言。天台观经疏曰:「此约一化以明通。」 又一时化益之意。法华玄义一上曰:「一期化导,事理俱圆。」叁论玄义曰:「释迦小乘一化,徒然虚设。」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