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 条搜索结果

威音王佛

梵名Bhiṣmagarjitasvararāja,法华经常不轻品曰:「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劫名离衰,国号大成。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之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之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眾生,已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后於...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1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堂有二种:一、法堂,為演法而法堂也,此有旦望堂、五参堂、九参堂、谢秉拂堂、谢都寺堂、出队堂、出乡堂等。二、僧堂,為喫粥饭而僧堂也。见象器笺二。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宝

佛宝。法宝。僧宝。叁宝有叁种。一者一体叁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离违争。名为僧宝。二者别相叁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不说教法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小乘初果已。名为僧宝。叁者住持叁宝。泥龛素像以为佛宝。纸素竹帛以为法宝。凡夫比丘...

《法门名义集》 / 114字 / 1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佛说老母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维耶罗国。所止处名曰乐音。时与八百比丘僧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母。来到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善哉善哉当问。老母言。人生老病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行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

《佛说老母经》 / 僧祐录云阙译人名今附宋录 / 754字 / 1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11日

七俱胝

七俱胝佛母也。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动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空罥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大总印明

印為外缚五股印,中為不动,大指為降叁世,左头指為军荼梨,小指為大威德,右头指為金刚药叉。此印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世觉母

文殊菩萨之异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觉母。盖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之大智,為叁世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观经曰:「叁世觉母吉祥。」圣无动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妙吉祥菩萨是叁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大根本印

交腕而作外缚五股印。或於左腕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大指小指无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莲华部之五股印也。或传曰:五大共通用剑印,又云用外五股印,诵慈救咒时,中坛之阿闍梨,中指作剑印而诵之也。见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為五大之一。军荼利明王有叁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叁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叁曰:「师曰:胎藏界图,叁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死药

雪山有香药,人见之则年寿无量,名不死药。涅槃经二十五曰:「雪山之中有香药名曰娑訶,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往生十因曰:「雪山不死药。」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鳩摩利

梵名Kimari。又作憍摩利,俱摩罗。是鬼女眾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中之一也。形像肉色,左手持鉾,右手為掬,或左手执杵,右手执剑。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面

降阎魔与大威德明王,谓之六足。又曰六面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五

真言行者以十五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髻罗剎法

一髻罗剎之修法也。见一髻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空成就如来

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為成所作智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羯磨部也。羯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羯磨為叁昧耶形,以字為种子,密号為不动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切如来所生印明

又曰叁叁昧耶摄百印。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说。不动之印明也。其文曰:此印名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请善明王及本,结此秘印皆云集,以此如来所生印,想為閼伽奉献,诸佛菩萨,诸贤圣,供养念诵,速得成就。此印母之内传(金刚坚固内相传)佛心即是。五智(五指)秘於内心,...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伽梨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十叁条;中僧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十九条;僧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叁长一短,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肩顺转

顺左肩而转也。所谓右绕是,右绕之右,约於佛,左肩之左,约於行者。秦汉以前,以左為故左肩云肩。见象器笺十。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可思议

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赞阿弥陀佛偈曰:「稽首不可思议。」见[不可思议光如来]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虚空藏形像

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经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释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马头观音

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1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形,有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形亦有九品之异。其说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后世遂於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不空羂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世饶王佛

世自在王佛之异名。见[世自在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十叁天

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叁十叁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中央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叁十叁天也。佛地经论五曰:「叁十叁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有叁十叁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