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条搜索结果

路伽祇夜

Loka-geya,译曰重颂。十二分教之一。涅槃经疏八曰:「祇夜,具足应云路伽祇夜。祇夜翻為,亦云颂。开善云等,庄严云等颂,光宅云重颂,是颂长行之偈。」以為十二分教之一时,惟祇夜Geya為然,涅槃经疏冠以路伽Loka者,世俗歌之意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分别

以有空分别诸法,谓為有而非空,是第一有门也。反之而谓為空而非有,是第二,空门也。反之而谓為亦有亦空,是第叁,亦有亦空门也。反之而谓為非有非空,是第四,非有非空门也。有无之法门尽於此,更无第五。就一异有无等义而分别之,亦如是,谓之四门。又云四分别。...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宗法

因明立量叁支之第一支,由二而成。又名曰宗体所立。其二有五种之异名:一前云自性,后云差别。二前云有法,后云法。叁前云所别,后云能别。四前云前陈,后云后陈。五前云宗依,后云亦宗依。以此二者皆宗体之所依也。见因明大疏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显体為名,詮义為。如诸行二字,名也,而诸行无常四字则也。以是詮诸行為无常之义理故也。唯识论曰:「名詮自性,詮差别。」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同心结

用於袈娑[]纽之结法也。以纽作綰结,使其两端入於中心一处,故名同心结。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廝禪

问答往来,谓之廝禪。廝者相也。餘冬序录四十八曰:「唐人诗中字音,有以十读如[卄/记],相读如廝。如恰似春风相欺得、如何不相离等,皆思必切。」大慧书上曰:「将心意识记取遮杜撰说底,却去勘人一来一去,谓之廝禪。」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八

楞伽经之首,大慧菩萨以百八问一切大乘之法门,佛以百八答之。楞伽经註解一曰:「此一百八义,文有叁段:始则大慧请问,中则如来领释,然所问所领皆无伦次,故不可以定数开合而论之。至后乃结指显示一百八遣着。然而不多不少数至此者,盖表对百八烦恼成百八法门也。」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解释经文,谓之文,或云章,疏,述义,记,释解等。文之题,如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金光明经文是也,文者,以释者之,分别本经之文之义也。又解释经之文文,故名文,有财释是也。但常言文者,指妙法莲华经文而言。总即别名也。文记一曰:「言文者,...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袈裟着法

寄归传云:取衣作叁襵,其肩头叠处,安其方帖以安衣[],长可两指,结作同心,向外牵出,十字交繫,便成两[]。其胸前叠处缘边安纽,以纽内於[],以衣右角宽搭左肩,垂之背后。此古法也。至於中古,袈裟之着法,甚失古法,其滥觴殆起於宋之灵芝律师,彼着六物图,引感通...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谓一释其义理也。释真言以初释字义,次释义為例。大日经疏四曰:「真言中有字义义。」见[四释]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生灭灭已

涅槃经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初二说生死法,后二说涅槃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又作俱谭。释氏五姓之一。见[瞿曇]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见法

谓真言行者,对於所愿成就之相,住於无染无着清净真实之心,諦观实相善通其实义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唯愿復说此正等觉悉地成就,诸见此法善男子善女人等,心得欢喜,受安乐住,不害法界。」同疏十一释之谓此即是随此中修学者,若得成就,即名见...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偈之文。南山戒疏一上曰:「彼叶一偈叁十二字,唯此方言多少无準,或叁四字,或五六七,节以声言用為偈。」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乞叉野

Akṣayakośa,又曰恶乞叉也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賁疏下叁曰:「阿乞叉野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势者藏也,无尽藏也。」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恶乞叉也势:恶,梵本云此是;阿字,此翻為无;乞叉也,此翻云尽;势此云藏,即无尽藏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偈

一短,二字乃至五字為一,四為一偈。二前,六字或七字為一,四為一偈。叁中,八字為一,四為一偈。四后,九字乃至二十六字為一。五长,二十六字以上為一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有无四

第一有。执必有我,即常见也。第二无。执必无我身,是断见也。第叁亦,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第四非。执我身非有非无,是戏论见也。见华严疏十六,叁藏法数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翳醯呬

Ākarṣanaṁ,译曰召请。慧琳音义叁十五曰:「此梵语也,唐名召请,来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溈山警策

一卷,溈山灵佑着。注释数种,如下:溈山警策註一卷,宋守遂註。溈山警策指南一卷,明道霈述。溈山警策释记二卷,明弘赞註开詗记。溈山警策注一卷,明大香註。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教体

一音声语言体。以言音语业為教体,故佛之言辞论说即教体。二名文义体。依事立名,依名之眾合為,合眾义成文,身即聚集之义。此叁长短高下次第行布,為詮显教法之体。叁通取四法体。通取声名文四法為教体。四通摄所詮体。通摄经文与所詮之义理為教体。五诸法显义体。世间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顺前

於法中随取二法,互相问时,依止前法以答所问:谓為顺前。例如问子由女子生者耶?女子生子者耶?答言子固由女子生者,然女子未必生子。反之而於两问中依止后而答之者,名為顺后。例如问女子生子者耶?子由女子生者耶?答言子固由女子生者,然女子非必為生子者。是以狭问宽,...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对於一字之真言而称多字之真言曰轮。义释十一曰:「凡行者持诵时,当观字轮或為轮。所谓轮者观本尊心,心上有圆明而布真言之字,轮转相接,令明了现前。持诵时观此字,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顶,相续不绝,徧满其身,乃至徧於支分。其圆明中,字常明了,如常流...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天译。有陀罗尼八十,前后无文。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詮差别

名為直詮诸法之自体者,故曰名詮自性。為詮其自性上义理之差别者,故曰詮差别。唯识论二曰:「名詮自性,詮差别。」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有待

谓人身為待食物衣服等之资而立者。止观四上曰:「有待之身,必假资籍。」南山之戒疏四上曰:「有待之形,假资方就。」行宗记二上曰:「身名有待,必假资缘。」梁僧传,道安传曰:「损米千斛,弥觉有待為烦。」案,有待之字,本於庄子逍遥游之「犹有所待者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梵语娜麼Nāmān(N.sg.n.Nāma),能随音声赴物体,因而詮体,使人起想者。以闻其名,则其物体之相必浮於心故也。唯识论二曰:「名珠詮自性,詮差别。」法华玄义一曰:「名名於法,法即是体,寻名识体。」瑜祇经曰:「那麼是名字也。」俱舍论五曰:「名谓作想。」同光记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真言上下所增加之语也。随其法而各别。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禪偈

禪门宗匠之偈颂。禪源詮曰:「教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禪者诸善知识所述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眾。禪偈撮咯,就此方一类之机。罗眾则漭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见。」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影略互显

犹言慈父悲母。父非无悲,母亦非无慈。是各举一,各略一,上所略,以下所举影显之,下所略,以上所举影显之,谓之影略互显。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格外

越常格而向上之语。从上祖家之语皆然。碧巖二十一则垂示曰:「太平特节,若辨得格外,举一明叁。」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着语

着於古则公案下之短评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讚题

说法时於冒头引经论一二而為讲讚之题目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偈颂也。止观七下曰:「一一偈,如闻而修,入心成观。」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门学处

以百光徧照真言王暗字所生之百字,徧布於一身也。大日经六曰:「此一切无上觉者,於百门学处诸佛所说心。」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詮体為名,显义為,此二者所依之音声屈曲及字形為文。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增加

真言上下所增加之紧要语也。随於法,各有差别。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恶乞叉也

见[阿乞叉野势]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引摄

见[摄召]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顺后

见[顺前]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