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叁口四之恶业也。身叁者杀生,偷盗,邪婬。口四者妄言,綺语,恶口,两舌。七恶支分故名為支。十恶中之前七恶也。 又转轮圣王象宝之七支。所谓四足首及阴尾是也。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支即支分。身叁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齐萧子良撰。谓以沙门净身口七支,不起诸恶,长养增进菩提善根,如是修习成佛无差,则能绍续叁世佛种。是佛之子,故曰净住子。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Pratimokṣa,又作婆罗提木叉,鉢喇底木叉。戒律叁名之一。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七眾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脱身口七支之恶之义而简别為定共戒道共戒,称之曰别解脱戒。又翻曰随顺解脱。以戒律随顺有為无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处处解脱。」戒本疏...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於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叁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叁十...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行住坐卧之四威仪,各有二百五十戒,共為一千,对於摄律仪戒等之叁聚而為叁千,又对於杀,盗,婬(身之叁支),两舌,恶口,妄言,綺语(口四支),之身口七支而為二万一千,又配於贪瞋痴之叁毒及等分之四烦恼则為八万四千,是即八万四千之律仪也,今言八万者仅举其大数而言之耳。...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