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条搜索结果

通相五逆

通於叁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佛,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秃

斥佛道不具功德者之谓。止观七下曰:「祇一秃,无法门具度。」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戒缓急四句

戒者,即佛所说大小法也;戒即佛所制轻重诸戒也。缓者,宽缓也;急者,急切也。 一、急戒缓,谓因戒缓故,堕于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之中。由急故,还得闻法。如八部中,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是名急戒缓。(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三藏法数》 / 22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慈恩大师窥基,為大家之泰斗,故尊之曰大基。宋高僧传窥基传曰:「慈恩寺传中云:奘师龙朔叁年,於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令大基奉表奏闻。(中略)彼曰大基盖慧立彦琮不全斥故云大基。」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说大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有智慧广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尊。菩萨摩诃萨等。为闻法故皆悉来集。于众会中有大慧妙吉祥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释迦牟尼佛。愍念未来世...

《佛说大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 2547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摄大

无着菩萨所造,有叁译:一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二為陈真諦译,叁卷。叁為唐玄奘译,叁卷。前二谓之摄大论,后一谓之摄大论本。法华玄义私记一末曰:「玄赞要集云:西方摄大经有七百卷,此方不来,有一品名摄大品,造摄大论解之。」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又云上衍。大之异名。世亲摄论一曰:「如是叁藏下有差别故,则成二藏。」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寺宾头卢為上座

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寺以宾头卢為上座,诸大寺以文殊师利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為上座,后依不空叁藏之奏请,以文殊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於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外道问圣大法无我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众中。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哀啼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 如来所言。身与本性。有无云何。佛言外道。谛听谛受。...

《外道问圣大法无我义经》 / 125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观法。可安住吾等之心。故以坐处喻之。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受大戒十忍

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叁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外道问圣大法无我义经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缘觉之异名。是在叁之中位,故名。多论一曰:「小所得叁同知,中所得二共知,唯佛所得二不知,独佛自知。」法华文句四曰:「身子迦叶等,悉是中根性。」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