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条搜索结果

因缘

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随愿药师经

药师经之异名。准於随愿往生经而冠随愿二字。随愿成就之义也。有数译。见[药师经]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丰干

丰一作封。原居天台山国清寺,剪髮齐眉,衣布裘,身量重七尺。餘人或借问,则止对曰随时二字,更无他语。尝乘虎直入松门。眾僧惊惧。口唱道歌。时眾方崇重。终后於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常调。士庶见之,无不敬礼。尝养二士,云寒山拾得。见宋僧传,传灯录。又传灯录云:「閭...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字

一、半字,悉曇章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者。二、满字,餘章之文字语法具足者。 又(杂语)僧之实名,以二字為古实,故僧名谓之二字。师弟之契,书实名奉师,谓之呈二字。又称他人之实名。敬其人,则分二字曰上某字下某字而呼之。后拾遗往生传曰:「须以今生结缘之力,必為当...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寿量四土偈

法华经寿量品偈曰:「常在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偈,亦曰寿量四土偈。以此六句中自具四土也。文句言常在灵鷲山,是实报土,為叁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羯尼迦

又作迦尼迦,尼迦割罗,尼割迦罗(尼迦尼割二字颠倒)译云耳作。印度所產之树名。参照[迦尼迦]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以字

经题或守札之头书「」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叁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傴),二是音字俱不译,叁是梵书之心字。」而叁说皆不取。自决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阿字观

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於阿字观。阿字观有叁别:一声,二字,叁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於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於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事理权实

一切差别之事相,悉為权法,以常住不变之真理為实法。诸法二字显权法,实相二字示实法。是十双权实之第一双,而权实之根本标準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公案

禪家应於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牘,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巖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德

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為比丘之称。唐时有临坛大德之称。是勅任者。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梵语波檀陀,秦言大德。」毘奈耶杂事十九曰:「年少苾芻应唤老者為大德,老唤少年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号之具其来远矣!魏秦之世翻译律...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摩多通别

十二摩多中前十字為别摩多,后狸四字為别摩多。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自我偈

法华经寿量品曰:「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总有二十五行偈。取最初二字而称為自我偈。常别诵习之。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江湖

江西湖南之义,為昔时禪风极盛之处。由此而汎指禪徒曰江湖。传灯录石头章曰:「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幢幢并凑二大士之门。」然象器笺五曰:「忠曰:江湖二水名也(文选註),今言江湖者,江外湖边本是隐沦士所处。如莲社高贤传周续之曰:心驰魏闕者,以江湖為桎梏。骆宾王...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心性

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台宗所立四教中别教以下,以心性立為真空,圆教立為心性具十界叁千之法。圆觉经曰:「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法华玄义四之叁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唯识论二曰:「眾生心性二分合成。」止观...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常住二字

明涅槃之常住為涅槃经一部所詮,故经如来性品四曰:「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种序

唐善导释观经分叁序:一证信序,如是二字也。二化前序,我闻已下五事是也(见[化前序]条)。叁发起序,如常之别序是也。是為一宗不共之法门。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种不翻

唐玄奘立五种不翻之规: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罗尼者。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语具六义者。叁、此方所无,故不翻,如阎浮树者。四、顺於古例,故不翻,如阿耨菩提者。是非不可翻,以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故也。五、為生善,故不翻,如般若者。谓般若二字,闻之者生信念,以...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名句

显体為名,詮义為句。如诸行二字,名也,而诸行无常四字则句也。以是詮诸行為无常之义理故也。唯识论曰:「名詮自性,句詮差别。」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西方十字尊

谓阿弥陀佛也。阿弥陀佛之名号,有六字九字十字之叁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為十字之名号。此中归命二字,虽為眾生之信心,然以之為所归之佛名者,净土门之妙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满字

梵字之摩多与体文各别,未成全字,谓之半字,摩多体文相合而完成全字,谓之满字。涅槃经以此半满二字譬小乘经与大乘经。见[二字]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上慧下能

分六祖慧能二字也。六祖坛经曰:「有二僧造謁,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為安名,可上慧下能。」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种偈

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叁中句,八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為一句。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业行

业即行,非别义。种类杂多,故重二字。往生要集中本曰:「诸餘业行,不令杂起。」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呿陀

梵文字母也。华严四十二字母中呿陀二字,呿為虚空之义。吴来诗曰:「鸟文映呿陀,器物穷雕鎪。」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