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条搜索结果

义净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叁藏,咸亨二年,年叁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叁十餘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於上东门外,置所齎梵本於佛授记寺。初与于闐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於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於洛阳内道场译孔...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九会尊数略颂

成身千六十一尊。叁微供各七十叁。四十叁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叁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叁十六。菩萨二百九十七。忿怒四尊执金四。外金刚部百二十。总千四百六十一。是名金刚现图尊。圆融相即一法界。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种叁归

翻邪叁归為一,重受叁归有四:一、五戒之叁归,二、八戒之叁归,叁、十戒之叁归,四、具足戒之叁归。受诸种之戒时,必先受叁归。通為五种。释氏要览上曰:「毘尼母云:有五种叁归:一、翻邪,二、五戒,叁、八戒,四、十戒,五、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密教六大

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為一识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非情成佛

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於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胎藏界诸尊

诸家所说之数无定。而以四百十四尊為常数。第一中臺八叶院九尊,第二徧知院七尊,第叁释迦院叁十九尊,第四持明院五尊,第五虚空藏院二十八尊,第六金刚手院叁十叁尊,第七除盖障院九尊,第八观音院叁十七尊,第九地藏院九尊,第十文殊院二十五尊,第十一苏悉地院八尊,已上二百九...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百罗汉

法华经之会座,成千二百之罗汉一类,於第叁周之说法得授记,是常列於诸经首之千二百五十比丘也。方便品曰:「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又「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五百弟子授记品曰:「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记。」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非时食

非时之食也。谓过日中而食者。律中制之為戒法,八斋戒及十戒中之不过中食戒,比丘戒之非时食戒是也,盖為佛道修行使节食欲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戒持律法体

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八十具

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叁之叁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為出家之戒。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微

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说假部鼻祖迦旃延

佛灭后二百年顷有迦旃延阿罗汉由大眾部中独立一部,名说假部,又名多闻分别部。而此阿罗汉者,传為佛在世之迦旃延,入定保寿,而此时出定者也。宗轮论曰:「次后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同述记曰:「旧释言:大迦旃延,先住无热池侧。佛入灭后,二百年时,方...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长物

比丘资持一身之诸具分叁种,一六物,二百一资具,叁长物也。此中六物,属於制门,通叁根之人,必须受持,百一以下,属於听门,中根之人,但不堪於六物,听受持百一资具,下根之人,不堪於六物与百一资具,听更畜长物。长物者,多餘之衣鉢药及金银米穀等也。而畜之者,宜行净施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论

一中观论Prāṇyamūla-śāstraṭīkā,四卷,龙树造。二百论Śata-śāstra,二卷,提婆造。叁十二门论Dvādaśanikāya(又-mukha)-śāstra,一卷,龙树造。四大智度论Mahā rajñā āramitā-śāstra,一百卷,龙树造。梁僧传(罗什传)曰:「四论者,国之大宝。」唐僧传(曇鸞传)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大爱道比丘尼经

二卷,失译。叙大爱道叁请出家。不许。遂依阿难之强请始许之,说八敬法,十戒,具足戒,及其他比丘尼种种之要法。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石头

唐希迁禪师,端州陈氏子,居衡山南寺,寺东有石,状如臺,结庵其上,时人号為石头和尚。着参同契二百餘言行世。传灯录曰:「邓隐峰参石头和尚,马祖止之曰:石头路滑。既往,果為石头所困,无一语而还。」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那伽犀那

Nāgasena,译曰龙军,天竺论师之名。饰宗记十本曰:「那伽犀那,此云龙军。」梵网述记上曰:「定佛教体,西方有叁种:第一那伽犀那,此云龙军。」参照[那先]条。 又十六罗汉之第十二。法经记曰:「那伽犀那尊者,与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半度波山。」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石壁经

唐文宗太和叁年,苏州重玄寺刻石壁经成,白居易作碑,法华经六万九干五百五言,维摩经二万七千九十二言,金刚经五千二百八十七言,尊胜陀罗尼经叁千二十言。阿弥陀经一千八百言,普贤行法经六千九百九十言,实相法密经叁千一百五言,般若心经二百五十八言也。见稽古史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流变叁叠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曰:「方位有十,流数有叁。(中略)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叁四四叁,、宛转十二。流变叁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福力太子因缘经

叁卷,赵宋施护译。诸苾芻共会,相谓何行业最多获义利?阿难言色相行业(阿难容貌美故言),闻二百亿言精进行业,阿尼楼陀言工巧行业,舍利弗言智慧行业(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问佛。佛言其中智慧最胜。而修福因缘為极胜。因说福力太子之因缘证之。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旃育迦

王名。佛灭后七百年出,再建祇园精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经律大明祇桓寺之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沙弥戒

俱舍谓之勤策律仪。十戒也。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长鉢过限戒

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之一。得长鉢,必於十日以内行净施法之戒法也,若不行之,过十日之限,则结捨堕罪。见行事钞中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长衣过限戒

具曰畜长衣过限戒。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罪之第一。比丘若於叁衣,或百一资具之外,得周尺一尺六寸,广八寸已上之衣体,则於十日已内,宜行说净之法。若不作此法而畜之,过十日之限,则自十一日之明相现时结捨堕罪。含注戒本上曰:「畜长衣不净施得畜,若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戒...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长钵过限戒

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之一。得长鉢,必於十日以内行净施法之戒法也,若不行之,过十日之限,则结捨堕罪。见行事钞中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戒法

佛所制戒律之法。辨於戒之四科。见[戒]条。 又(杂语)佛弟子所受之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此中在家之人有五戒,八戒,出家之人有十戒,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不酒酤戒

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酒者昏乱人之心性,故一切不卖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放鉢经

一卷,失译,即普超叁昧经奉鉢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佛,佛即置鉢於地下入地中,至赖毘罗耶佛剎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佛所,赖毘罗耶佛因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闻之,遂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密教叁藏

日本以东寺為密场。置五十比丘习密教叁藏。叁藏者。大毘卢遮那金刚顶经等二百卷密修多罗也。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毘奈耶也。菩提心,訶摩衍等十一卷密阿毘曇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随犯随制

对於大乘戒之一时顿制,而谓小乘戒為随犯随制。小乘戒者,佛成道后十二年已来,随弟子渐犯法而渐制之,以具足二百十戒者。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义寂

新罗国人。年代事蹟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晓等同时出。所着颇多。有无量寿经疏叁卷,观经纲要,涅槃经总目二卷,大乘义林章十二卷等二十餘种。见义天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等。 又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字常照,温州永嘉人。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律钞,至天台山研究止观,...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最澄

日本传教大师,名最澄。与空海入唐传台密禪之叁宗,為日本天台宗之高祖。所着甚多,凡二百八十餘部云。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金银宝物。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还生

自涅槃界復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虽一旦入无餘涅槃界,而餘业未尽。则经若干劫数,还生心身来,发大乘之菩提心而成佛云。 又一旦破戒為佛海之死尸者,懺悔而復正命,谓之还生。止观辅行曰:「若违叁归而归邪师邪法邪眾,破五戒乃至二百十戒中重罪,即成佛法死人。因...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俗戒

对於无漏之道具戒而名有漏之诸戒為俗戒。法苑珠林曰:「夫戒有叁种:一是俗戒,二是道戒,叁是定戒。五、八、十,具戒等為俗戒。」又对於十戒具足戒之出家戒而称五戒八戒之在家戒為俗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百耳功德

耳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百意功德

意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总相戒

如叁聚戒十善戒,谓之总相戒。如二百十戒十戒,谓之别相戒。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选择本愿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自二百一十亿佛土中能选择而立之本愿也。总為四十八愿(大阿弥陀為二十四愿),别為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恶之一。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断婬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严载宝莲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经云:婬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密家叁藏

谓大毘卢舍那金刚顶经二百卷,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訶衍经等十一卷也。金刚顶经為经藏,苏婆呼经為律藏,摩訶衍经為论藏。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触秽

触於不净物而自污,谓之触,自是直训触為污。增韵曰:「触污也。」婆罗门法中,严立触秽之条制,且有祓除之法。大日经疏二十曰:「触秽时者谓失净法,如沙门犯戒也。或谓有时放逸不觉,人截其髮,或络身绳断,或叁奇杖折,或食时為首陀触等,欲懺悔自罚,集叁二百同姓者,大眾中用...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选择

去恶而取善也。大阿弥陀经上曰:「曇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即选择心中所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戒

小乘沙弥沙弥尼戒也。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百舌功德

舌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