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种

一、回向戒,回向戒者,谓菩萨利他心大,则以持戒善利,普皆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广博戒,广博戒者,谓菩萨运心广大普博,虽持一戒,而能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也。 叁、无罪欢喜戒,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萨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

《三藏法数》 / 279字 / 3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檐负之远葬林野。时...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239字 / 2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四、降六师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之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洴沙王已得初果,信敬之心倍复隆厚,常设上妙四事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乐人同善,志兼劝导。国有六师,富兰那等,先素出世,邪见倒说,诳惑民庶;迷冥之徒,信服邪教,众类广布,恶党遍满。时王有弟,敬奉六师,...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7530字 / 2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六、恒伽达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是时国中有一辅相,其家大富,然无儿子。时恒河边,有摩尼跋罗天祠,合土人民,皆悉敬奉。时此辅相,往诣祠所,而祷之言:“我无子息,承闻天神,功德无量,救护群生,能与其愿,今故自归。若蒙所愿,愿赐一子,当以金银校饰天身,及以名香...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1300字 / 2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五大明王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於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2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中宿衣

又名中着衣,内衣安陀会,即五条袈裟之异名也。宿者之义,以其為近身着者也。名义集七曰:「安陀会,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一月叁舟喻

谓澄江一月,叁舟共观。一舟停,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也。一月喻佛,叁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叁舟喻也...

《三藏法数》 / 118字 / 1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六度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到彼岸名之度。西国正音名波罗蜜。波罗者言彼岸。蜜之言到。彼岸到也。若不达叁事之空。虽行六种之善。但名为施。但名为戒。不得为波罗蜜。

《法门名义集》 / 73字 / 1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二

种性(十解十行是也)。解行(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八地是)。无得(九地是)。最上菩萨(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俱胝一指

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禪。」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一指。」无门关叁则曰:「俱胝竪指。」五灯会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菴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叁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叁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1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六、

昔目连与诸弟子俱,从耆阇崛山下到王舍城乞食。目连于道中仰视虚空冁然而笑。其弟子问:“何因缘笑?”目连答曰:“卿欲知者,须还到佛所,可更问也。”于是乞食讫还到佛所,其弟子更问目连向所笑意,目连答曰:“我见上虚空中有一饿鬼,身极长大其状丑恶,有七枚热铁丸,从口中入直下...

《杂譬喻经》 / 290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