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条搜索结果

不变真如

对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叁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於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幽灵

幽界之精灵也,六道眾生不可眼见者,皆為幽灵。人命终已后,其形体不可见,故谓之幽灵幽仪等。道宣律师感通录曰:「幽灵随喜。」二十唯识述记序曰:「幽灵守昏而永翳。」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莲华漏

庐山慧远弟子慧要,有巧思。以莲华作漏刻,名莲华漏。梁高僧传六道祖传曰:「远有弟子慧要,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焉。」翻译名义曰:「庐山远公门有僧慧要者,患山中无刻漏,乃於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轮以定...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性

一、本性住种性,此自无始以来,依附第八阿赖耶识,法尔所存之大乘无漏法尔种子也,此种性於我等具缚之身中亦自无始备於法尔,假令受六道四生之轮迴,而於阿赖耶识之中,持之而不失坏也。二、习所成种性,闻如来之教法,而起闻思修之叁慧,新熏习有漏之善种,依此熏习力增长彼法尔...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正法念经处

七十卷,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译。详说十善业道及生死之过患,地狱等六道之业果,最后说身念处之法。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世生生

六道轮迴经多世多生也。心地观经叁曰:「有情轮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為父母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游化

游行处处而教化也。地藏经曰:「游化六道,拔苦与乐。」法华玄义一曰:「不动寂场,游化鹿苑。」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耳

為色界诸天人所有之耳根,能闻六道眾生之语言及远近麤细一切之音声者。是由色界所属清净之四大而成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道四执

是天竺外道九十六种之总括:一邪因邪果,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若灭,还归本天,若天瞋,则四生皆苦,若天喜,则六道悉乐。然天非物之因,物非天之果,盖是邪心之所画,故曰邪因邪果。二无因有果,执万物无因而有自然,例如言万物依造化而有,造化无因,简言之,即造化无因...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眼通

六通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眾生之死此生彼,通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见[天眼]条。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道四生

六道中有胎卵湿化之四生,谓之六道四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悲千手狱

六观音六道对配之偈中第一句。二中歷曰:「大悲千手狱。」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实身

魏书释老志曰:「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者,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案此说...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轮转

与输迴同。轮转叁界六道,无脱出之期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轮转无际,不免叁途。」有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迷津

迷之境界,即叁界六道也。西域记序曰:「廓群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明神宗续入藏经序曰:「假筏迷津,施航觉海。」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不净

愚痴有十种之不净:一、身不净。不惯上品清净之佛性律仪,其身在於生死之泥中,故身不净也。二、口不净。不说上品真如藏性之诚言,徒说烦恼戏论之杂言,故口不净也。叁、意不净。不知自性清净之心体,起妄想不净之诸念,故意不净也。四、行不净。不游行根本智之大地,而游六道轮迴...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转回

即[轮迴]。言既死而转生。既生而復死。如车轮之迴转也。心地观经曰:「有情转迴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為五部。今為便於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眾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生之生

如化身示现於娑婆,眾生往生於极乐,為离六道四生生之生,故云无生之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教四无量观

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道四圣

十界中由第一地狱界至第六天界為六道。第七声闻界,第八缘觉界,第九菩萨界,第十佛界為四圣。法华玄义二曰:「十界谓六道四圣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寻声救苦

弥陀摄取念佛之眾生也。般舟讚曰:「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剎那间。」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贪爱

於五欲之境贪着爱着而不能离者。贪与爱异名同体也。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五欲如犛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楞伽经叁曰:「杀无明父,害贪爱母。」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曼四身配属

即身义有叁义:一法,大,羯,叁如其第次配於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四身。二大,叁,法,羯如其次第配於四身。叁叁,法,大,羯如其次第配於四身。今非谓此义未尽,四身之中各有四曼。十住断结经曰法性有二:一事法性,二实法性,金刚顶经谓叁十七尊各有十二神变,一一神变各有...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含识

含有心识者,即有情也。行事钞资持记上四之一曰:「心依色中,名為含识,总摄六道有情之眾。」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眼

五眼之一。為天趣之眼,故名天眼。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前知麤细远近一切之诸色,及眾生未来生死之相者。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种,在人中依禪定於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谓為修得之天眼,生於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谓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智度论五曰:「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怒目

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為怒目?菩萨何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悲坛

总言胎藏界之曼荼罗。以是自大悲胎藏流出叁重之曼荼罗故也。别言北方羯摩部释迦之曼荼罗。以是出现於浊世而摄化六道四生故也。圣财集下曰:「北方不空成就佛云者,大悲坛叁界六道能化之释迦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如都

真如為诸佛之证处,故云都。依随缘真如之义,吾等眾生由本觉真如之都而流出,轮迴於六道也。但是乃天台别教教道方便之所谈,非圆教证道之实说也。见[无始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胎藏界叁部

金刚界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提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於五部,胎藏界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叁德,统收其曼荼罗於叁部:一佛部,是於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臺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為大定。二莲华部,此為如来之大悲叁昧,能...

《佛学大辞典》 / 41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界六道

叁界之中有六道。见[六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身古业

法身菩萨受界内之生,利益有情者,原用六道古业之种子也。大乘止观曰:「若作菩萨自在用时,以悲愿力故用彼古业种子,一时於六道中受无量身,教化眾生。」是台家一箇论目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昏寓钱

与[六道钱]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能通之义。大要有叁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註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

《佛学大辞典》 / 413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為六道能仕之尊。其六像恰当於六道也。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九尊中,地藏,宝处,宝手,宝印手,持地,坚固慧,称為六地藏。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真言趣

趣,又云道。即如六趣六道。真言具其差别之德,故云真言趣。大日经五曰:「自真言道,以為标帜,图具曼茶罗,如本尊相应。」大疏十七曰:「趣,谓如六趣等,此是真言趣兼曼茶罗。如本尊相应者,如本尊有如是法我亦有之,故云具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庶类

六道之凡夫也。无量寿经上曰:「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福慧

福德与智慧之二种庄严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见六道眾生,贫穷无福慧。」华严经十一曰:「法界悉充满,福慧咸广大。」止观六曰:「菩萨者,福慧深利,道观双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善趣

六道之中,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為四恶趣,而人、天為二善趣。又地狱、饿鬼、畜生為叁恶道,修罗、人、天為叁善趣。无量寿经下曰:「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尘道

常义,秽土谓為尘道,华严教之意,尘為微尘,十方虚空界一一尘中皆有世界,谓之尘道世界。又曰毛道。一毛端处,有剎有佛也。道与五道六道之道同。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脚板

杂宝藏经曰:「命终之时,以八识之所去,知六道之诞生。顶圣眼生天,心人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临济录曰:「儞波波地往诸方,觅什麼物踏儞脚板阔。」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讲式

书法会之法式表白者。如六道讲式,往生讲式,爱染讲式,不动讲式等。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神道

总称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鬼道叁者曰神道。 又神為神魂,有情之精灵也。其神灵之道理曰神道。叁论玄义曰:「夫神道幽玄,惑人多昧,义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 又神妙之道即称佛道。肇论疏曰:「神道者,谓神妙之道,即佛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随分

随力量之分限也。唐华严经叁十四曰:「餘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圆觉经曰:「随分思察。」佛地论七曰:「我今随分已略释。」 又随於本分之义也。正法念经一曰:「六道四生随其本分,受未来劫。」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闻一悟解百千门

见因解悟百千门条。(CBETA註:查无此条,参考《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下》卷3:「彼国眾生常快乐 叁恶六道不曾闻 一念一时随眾听 闻一悟解百千门」)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忙忙六道

往生礼讚曰:「人间忪忪营眾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无期,忙忙六道无定趣。」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性有情

唯具人天有漏种子,无有叁乘无漏种子之有情也,故永沈沦於六道而不能出离,法相宗所立五性各别之第五无性种姓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迷境

迷之境界,叁界六道之内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分段

分段生死之身也。為凡夫轮迴六道受分分段段果报之身。见[分段生死]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