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 条搜索结果

百福庄严

菩萨大阿僧祇劫之后,更於百大劫之间种可至佛果感十二相之福业也。一一各种一百福,是曰百福庄严。即以一百庄严一相也。智度论四谓若过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十二相业因缘。问曰:十二相之业可种何处?答曰:在人道中阎浮提男子身,遇佛出世而种。佛不出世,不得种缘。问...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阴藏

佛之阴茎也。佛之阴茎藏於腹中而不现见,故云阴藏,似马之阴,故名马阴藏,又云阴马藏,十二相之一。藏法数四十八曰:「阴相藏密,犹马阴不可见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如来阴藏,平如满月,有金色光,犹如日轮。」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0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2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吉祥天女

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為婆罗门神。而取入於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毘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於眾生。或云為毘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

《佛学大辞典》 / 621字 / 1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一味

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说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更无别法。故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是以无垢藏王菩萨于涅槃会上,白佛言:佛说十二部经,譬如从...

《三藏法数》 / 354字 / 1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一心

一心者,一念之心也。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是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经云: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是也。(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3字 / 1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7日

十二、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人众悉皆嗤笑。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蕀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39字 / 1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二、羼提波梨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卑罗迦叶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于时罗阅祇人,欣戴无量,莫不赞叹:“如来出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咸蒙度苦。”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及郁毗罗众:“诸大德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法...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965字 / 1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善星

是佛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禪定,谓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以為无涅槃之法,起因果拨无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生堕无间地狱,因之称曰阐提比丘。阐提者,一阐提之略,不信之义,不成佛之义也,又称曰四禪比丘。涅槃经曰:...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一藏数目

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歷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餘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餘卷矣。世俗执着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為藏。五位...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