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下曰:「时八王既得舍利,踊跃顶戴,还於本国,各起兜婆。彼婆罗门从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诸力士等取其一分,於闍维处合餘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处兜婆。」阿育王经六曰:「佛入涅槃,起八舍利塔,第九甖塔,第十炭塔。」又后分涅槃经条目曰:「阎...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施恩惠於他之德也。大日经六曰:「常念恩德,生渴仰心。」心地观经八曰:「佛於眾生,有大恩德。」如来叁德之一。见[叁德]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天台所立迹门十妙中之叁法妙,即叁轨也。以叁法可為轨范,故名叁轨。一、真性轨,无虚偽谓為真,不改谓為性,指真如实相之本体也。二、观照轨。指观达真性之智慧也。叁、资成轨,指资助观照之智而使开发真性之万行也,是如次第有境智行叁者。此叁轨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永明所说叁宗之第叁,立真如法性随缘,而缘起诸法之宗旨也。华严天台真言等之实大乘,皆為此法性宗。叁德指归一曰:「佛灭度后十有叁世,至龙树菩萨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諦。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间有慧文禪师,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叁观之学。」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谓疑為知解之律渡也。涅槃疏十叁曰:「疑是解津,復是惑本。」叁德指归十八曰:「疑是解津者,津谓津济。由疑故得解,则疑是解之津济也。」辅行四之四曰:「师法二疑,须晓其时。若未入叁昧来,於此二法,若不疑者,或当復杂邪师邪法,故应熟疑思择之,疑為解津,此之谓也。」南山...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一、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二、普贤菩萨,普贤者,谓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
《三藏法数》 / 25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此乃台宗五重玄义中之叁重,是涅槃之叁德,起信之叁大,正為法华一部之大宗也。释籤一之本曰:「当知体等叁章祇是叁德,乃至祇是一切叁法。」又曰:「部内不出体宗用。」文句记一之一曰:「叁法始末亘一部。」同十之二曰:「通指一部体宗用叁。」又曰:「故知并是此经体宗用也,是...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称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师者,又谓行法之师也。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為法师。」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於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於他,故举法目师。」嘉祥法华经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四教仪一出圆教之法,列八种:一教圆,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说惑业苦叁道,即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妙理,或谈诸法实相,凡圣一如,生佛不二等。是教圆之相也。二理圆,叁諦之妙理,中道不偏。是理圆之相也。叁智圆,照一切种智之中道。是智圆也。四断圆,一断一切断,断...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愿施食之咒文也。盂兰盆经曰:「时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中略)然后受食。」资持记下叁之叁曰:「咒愿即為施主求愿也。」禪苑清规赴粥饭曰:「粥云:粥有十利(见[粥]条),饶益行人,果报昇天,究竟常乐。又云:粥是大良药,能除饥渴消,施受获清凉,共...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叁德:一实相般若,為般若之理体,本来為眾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為所证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叁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 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叁文字般若,詮上二...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涅槃所具备之八种法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是也。大藏法数曰:「涅槃,梵语具云摩訶般涅槃那,华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眾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又作伎乐。妓為女乐,伎為伎巧。以妓為正,又曰吴乐。雅乐之一种。叁德指归二曰:「妓乐者,女乐曰妓,字应从女,从人者非。」探玄记十二曰:「妓乐等,治忧恼障。」法华经序品曰:「香华妓乐,常以供养。」宗渊之妙法莲华经考异上曰:「妓行本作技。药本、宋藏本、明藏本、并作伎...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Mahā rajñā,译曰大慧。涅槃叁德之一。照了诸法实相之智慧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真如上慧本性故名摩訶般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Sattva Rajas Tamas,数论二十五諦中自性諦之叁德。萨埵為勇健之义。剌闍為尘坌之义。答摩為闇钝之义。自性具此叁德,故生一切万物,使所生之万物,千差万别。谓喜忧闇之叁德也。见[叁德]条。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梵语修跋拏Suvarna,此译為金,乃尊贵之义,以名法身之德。梵语婆颇娑Prabhāsa,此译為光,乃照了之义,以名般若之德。梵语鬱多摩Uttama,此译為明,乃利益之义,以名解脱之德。因之此叁字用以名如来法身般若解脱叁德之当体,以示一经所詮之本体。此义為天台智者所发挥,古师皆假...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苦味,酸味,甘味,辛味,咸味,淡味之称。南本涅槃经一曰:「其食甘味有六种味:一苦,二醋,叁甘,四辛,五咸,六淡。復有叁德:一者轻软,二者净洁,叁者如法。」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