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 条搜索结果

唱伽陀也。行事钞下曰:「围绕匝,唄讚契。」资持记下之四曰:「契,契犹徧也。」大藏法数十六曰:「婆沙亿耳尊者以契声颂所解法,佛言:善哉!音义云:契者一节一科。」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心印

禪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為印,故曰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心印直印眾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黄檗传心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1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世间

过现未迁流谓為世,彼此间隔谓為间。有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為法分类為种:一、五阴世间,又名五眾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各為五阴世间。二、眾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国土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伊罗钵龙王

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城隍神

陔餘丛攷十五曰:「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易,所谓城復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為祭城隍之始,固已。然未竟名之為城隍也。按北史慕容儼镇郢城,梁大都督侯填等舟师至城外,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王神。儼是顺人心祷之。须...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释迦如来自说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两,卖病家,得金钱五枚,奉古之释迦佛,因而闻涅槃经。见涅槃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忍

一眾生忍,一切眾生不瞋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心而不瞋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也。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逼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即前之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法而心安实相之理,即前之法忍也。见地持...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曰:「师曰:胎藏界图,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藏法数》 / 443字 / 1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字

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其说基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后世遂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日思惟

佛成道后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眾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藏法数》 / 1095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观行供养,谓...

藏法数》 / 197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十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诸禪定,终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供养

金刚界十七尊中内供之四菩萨与外供之四菩萨也。内供者,从中央大日如来流出,為供养四方如来之菩萨,约能现之佛而谓之内供。外供者,从四方如来流出,為供养中央大日如来之菩萨,是亦约能现之佛而谓之外供。大日如来应四方如来所证摩地之德,故供养之四方如来,四方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长安译诸经论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