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条搜索结果

悟真理谓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為入。」 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眾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 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八末曰:「根尘互相顺入亦名為入。」止观五曰:「入者涉入。」 又二入见本条。十二入...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阴入界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也。谓之叁科。见[叁科]条。楞伽经曰:「惟愿世尊。更為我说阴入界生灭。」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蕴界

五蕴与十八界也。更加十二处谓之叁科。俱舍论颂疏一曰:「叁科蕴界训谈。」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科

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叁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

《三藏法数》 / 367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科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叁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叁门皆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於心偏重者,合色而為一,开心而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為迷於色偏重者开色而為十,合心而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科拣境

天台以為观心之境,於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叁科中,捨入与界而取五阴。於五阴中捨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於识中捨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為外观之境。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四家大乘四种言说

释摩訶衍论所说五种中,以前四配於四家大乘,以第五如实言说為真言。一相言说,為法相宗。彼依深密经之法相品而立名,即立叁科百法等相,约於叁性以明宗也,今就色等诸相而起言说,尤為符合。二梦言说,為叁论宗。彼之言意,叁界如梦,一切所有之所作皆為梦中所作,若一念之梦觉,...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八諦

法相宗於世俗諦开四重,於胜义諦立四重,世俗胜义,合為八諦。瑜伽论六十四明两种之四諦,唯识论九说胜义之四諦。世俗之四諦者,一世间世俗諦又名有名无实諦。瓶衣军林等之假法也。是為隐覆真理世谷之法,故曰世间。為凡法之认為实有者,故曰世俗。二道理世俗諦,又名随事差别諦,...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八界

见[叁科]条。谓六根六境六识也。龙舒心经谓眼识色处為眼识界,耳闻声处為耳识界,并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谓之六识界。总為十八界。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二入

与[十二处]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五种不随

叁类境中之性类有五种不随之义:一、性不随,二、种不随,叁、界繫不随,四、叁科不随,五、异熟不随。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蕴处界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曰阴入界,普通名之為叁科。分类诸法万有之名也。俱舍论第一颂曰:「愚根乐叁故,说蕴处界叁。」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广略要

谓就经论之解释等,分广略要叁科,以次第詮显一部之眼目也。如於法华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受持读诵,随喜护持者,广也。受持方便品寿量品等者,略也。但护持一四句偈或题目者,要也。此外懺悔亦立要略广之别。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十二处

见[叁科]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科之一。梵名阿耶怛那Āyatana,旧译曰入,新译曰处。根与境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故云处。根与境相涉入,故云入。有六根六境之十二法,故谓之十二处,又云十二入。俱舍论一曰:「心心所生长门义是处义。训释词者,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同光记一下曰:...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