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条搜索结果

倒离

因明叁十叁过之一。属於异喻之过,设异喻者,為显无宗,处因亦无,故宜先离宗,次离因,是曰异喻之离作法。盖於声无常之量為之,则诸常住者(离无常之宗),视為非所作(离所作之因),应谓如虚空。若倒说,诸非所作者,视為常住,谓如虚空时。则是以非所作之因,成立常住之宗,违...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所依不成

因明四不成之第四。谓因所依之宗有法不成就也。例如对经部之无空论者,而胜论师谓虚空实有,德所依故。见因明大疏五。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相宗八要直解八卷

明智旭解。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百法明门论直解一卷,唯识叁十论直解一卷,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直唯识量略解一卷,八识规矩直解一卷,六离合释法式略颂一卷。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自性差别

因明宗法五名之一。见[宗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婆达

多言声也。因明大疏一曰:「依声明。一言云婆达南,二言云婆达泥,多言云婆达。」梵Vadana。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钵罗吠奢

Praveśa,译曰入。十二入之入也。因明大疏一曰:「鉢罗吠奢,翻入。」梵语杂名曰:「入,鉢罗尾捨。」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倒合

因明叁十叁过之一,属於同喻之过也。设同喻,為证无常之宗,故於声无常之量為同喻之合作法。视诸所作者皆是无常,应言如瓶。然倒说之,视诸无常者,皆是所作,言如瓶时,反证所作,不证无常。谓之倒合之过。因明入正理论曰:「倒合者,谓应说言诸所作者皆是无常,而倒说言诸无常者...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共许

自他共许而同意也。论场之用语。因明大疏上本曰:「宗依必须共许,共许名為至极成就。」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自语相违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立宗言我母是石女是也。凡女之不產生如石者谓之石女。然於有法言我母,则既有子矣。然於能别言為石女,则是无子也。依之而自语之言吾母,有法之体与能别之义相违,故云自语相违。见因明叁十叁过法。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俱不极成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宗之过名。兼宗之能别不极成与所别不极成之过也。见因明入正理论,同大疏中本,瑞源记四,叁十叁过本作法。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徧是宗法性

因明叁相之一。叁支之中,望因於宗而示其关係者。盖因必於宗之前陈名辞中,為元来徧有之事件。故因者(宗之前名辞中)有徧是宗法之性之意,是云徧是宗法性。例如谓声无常也(宗),所作性故(因)时,為因之「所作性」,於宗之前名辞「声」中固徧有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物机

眾生之机根也。止观大意曰:「起十界身,能随顺物机。」因明大疏序曰:「应物机於双树,浹至教於尘洲。」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十八见

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聚於五天。」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意许

因明学所用之语,存於意而不显於言曰意许。显於言曰言陈,因明论大疏叁曰:「以彼成立意许法之差别,积聚他用。」因明论直解曰:「口虽不言,心有所指,即意许差别性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真寂

寂者涅槃也。佛之涅槃对二乘之偽涅槃谓之真寂。因明大疏上本曰:「归真寂於两河,餘烈光乎沙劫。」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遍是宗法性

因明叁相之一。叁支之中,望因於宗而示其关係者。盖因必於宗之前陈名辞中,為元来徧有之事件。故因者(宗之前名辞中)有徧是宗法之性之意,是云徧是宗法性。例如谓声无常也(宗),所作性故(因)时,為因之「所作性」,於宗之前名辞「声」中固徧有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所别不极成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数论外道对佛弟子立我是可思,其所别之我,非我佛弟子之所许,故云所别不极成。所别能别皆為自他共许所用之语也。见因明大疏四。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异品

因明学与宗义相异之品类曰异品,即用於异喻者。入正理论曰:「异品者。谓於是处。无其所立。」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目足仙

Akṣa āda,因明派之开祖。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异品徧无性

因明学之语。於体当具叁义中之第叁义,谓因必望於宗之异品即异喻之物,具宗义徧无之性也。见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上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所立不遣

因明喻法之过也。如立无常之宗,举极微之异喻。是不遮遣所立之宗,故云所立不遣。见因明大疏七。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自比量

因明叁量之一。见[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

因明之法门。是对於他法门而言。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宗因喻

因明之叁支也。见[叁支]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醯都费陀

Hetuvidyā,译曰因明因明大疏一曰:「醯都為因,费陀云明。」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有法差别相违因

四相违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辞,差别者,其前名辞里面所含之别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凡狡黠之论法,於宗之前名辞,怀抱二种之意许,立者成立其一,希敌者不成立。今立者所陈之因,於宜关係之同品不关係,反关係於不应关係之异品,缺因之后二相,敌者因之却為无过之因,是即有...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自教相违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佛者对於外道立「我為有」既於其宗法相违自己之圣教,故谓之為自教相违。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犹预不成

因明叁十叁过之一。宗因喻中属於因之过。谓立犹预不决之疑义於因也。入正理论曰:「於雾等性,起疑惑时,為成大种和合火有。而有所说,犹预不成。」彼山麓有火(宗),以现烟故(因),犹如烟筒(喻),是雾是烟未决定者,用於因故曰犹预不成。见因明大疏五。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同品

因明同喻所备之条件与[因]同品类也。例如内阁总理亦应守中华民国法律(宗),為中华民国故(因),人民如其餘人民(同喻),之论式中「其餘公民」之同喻,与「中华民国人民」之因,同一品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内

因明与内明也。见[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随一不成

因明叁十叁过中四不成之第二。谓立敌二者出一方不许容之因由也。故有他随一不成,自随一不成之别。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叁相

因明叁支作法中,因所必备之叁个法则也。一,徧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叁,异品徧无性。盖因以确立未决宗义之理由而名,故与宗及同喻之关係应必有,同时与异喻之关係须绝无。此因所以有叁相之别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异品

因明异喻所备之条件与因异品类也。例如内阁总理亦应守中华民国法律(宗),為中华民国人民故(因),如外国人(异喻),之论式中,外国人之异喻,与中华民国人民之因,全异品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离作法

谓於因明异喻中之喻依,附加一称為喻体之命题也。此為陈那所创治。例如於「如虚空等」上,添加「视诸非无常者皆非所作。」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有法自相相违因

四相违之第叁。有法者,宗之前名辞,自相者,於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即谓立者所设之因,望其宗之前名辞时,缺因之后二相,故不為成立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之因,而反為可打消之之理由,遂至敌者即用其因,成立反对之宗者。见因明入正理论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鉢罗吠奢

Praveśa,译曰入。十二入之入也。因明大疏一曰:「鉢罗吠奢,翻入。」梵语杂名曰:「入,鉢罗尾捨。」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能立法不成

因明喻法十过之一。因喻不成就因义之过也。如谓声為常(宗法),所作故(因法),如虚空(同喻),虚空之因喻,无所作之义,故不能成就因之所作义,因而名為能立法不成。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相违

因明叁十叁过因之十四过中,使立者之宗法相违反成之四种邪因也。是於因明最為难解者。见[叁十叁过]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体

因明為因之体者。即有法上所具之义,立者敌者共许之事件也。立声无常之宗,声论师及佛者共许同有,所作之义,是即因体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简言

又曰简别语。因明為豫防论法上之过失,冠於宗或因喻上之制限语。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性火

对事火之称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之火云事火,火大之一种云性火。性火者,徧於一切之色法也。因明大疏二曰:「火有二种:一者性火,二者事火。」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异品遍无性

因明学之语。於体当具叁义中之第叁义,谓因必望於宗之异品即异喻之物,具宗义徧无之性也。见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上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十四过

因明叁支作法中,因支上所显十四种之过误也。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叁,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五,共不定。六,不共不定。七,同品一分转异品徧转不定。八,异品一分转同品徧转不定。九俱品一分转不定。十,相违决定。十一,法自相相违。十二,法差别相违。十叁,有法自...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内二明

因明与内明也。内明亦五明之一。委悉内典之学科。详[五明]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非学世间

大小乘学者之部类,曰学者世间,总称其他曰非学者世间。因明疏后记曰:「学者世间者,叁乘教法,总名学者世间。世间耕犁等工巧等事,总名非学世间。以对叁乘出世之法,总名非学世间所摄。」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叁支作法之一。在因之次而助因使宗成立者。以既知之事实為喻。作推定未知事实之用。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不定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名。為因异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於异喻使宗不定也。见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上。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达利瑟致案多

Dṛṣṭyanta,译曰见边,所见之边际也。乃因明之譬喻。譬喻者,以所见之边為成立未所见之宗者,故名见边。见因明大疏中本。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可得相以过类

因之十五过类第五。对於无过之正因,而强欲付以过失之过误也。详见[因明正理门论]等。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徧所许宗

因明所立四宗之一。如言眼之见色,彼此所共许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异品一分转同品徧转不定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名。為因异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於异喻使宗不定也。见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上。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能别

因明立宗之言谓声為无常,声為所别,无常為能别。声者,自体。无常者,体上之义理也。今声為无常,以无常分别声之体者,故无常為能别,声為所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种道理

解深密经五说四种之道理:一观待道理,有為法必因果对待,因生果,果由因生之不变道理也。二作用道理,因缘所生之有為法,必有成办事业之作用也。叁证成道理,由现量与比量及圣教量而证明成立之道理也。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四法尔道理,不关如来之出世不出世,本来安住於法界...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战达罗

一作战捺罗Candra,译曰月。 又外道名。因明大疏中曰:「十八部中上首名战达罗,此云慧月,造十句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所别

因明之宗支,如言声无常,以声之体為有法,一云前陈,亦云所别,以无常之义為法。一名后陈,亦云能别。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能破

因明八门之一。敌论者立过非之量时,指斥其过非或难詰其所立也。因明大疏上曰:「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徵宗,故名能破。」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摄拖苾驮

Śabda-vidyā,译曰因明。寄归传四曰:「摄拖苾驮,摄拖是因,苾驮是明,五明论之一也。」见[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达利瑟致

Dṛṣṭi,又作达梨舍那Darśana。译曰见。邪见正见之见也。因明大疏中本曰:「达利瑟致,云见。」玄应音义六曰:「达梨舍那,此云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