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尊特身相好,有须现不须现二者,须现者,為中道之智眼。未开者,现起丈六之应身,广大无边之身相也。不须现者,中道之智眼已开者,观丈六之佛身,為周徧法界之妙身,故佛不必更现广大之尊特相也。如法华之龙女见佛之叁十二相,讚嘆為微妙净法身者。此中须现為别教之机,不须现...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依天台四教之判,别教菩萨,至十回向之位,则所修之行德。事理和融,渐称於圆教之性德,是曰别向圆修,亦曰十向圆修。四念处叁曰:「别向圆修。」杂编五曰:「十向圆修。」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台家释圆教之圆,有圆妙之一义。空假中叁諦圆融而不可思议。谓為圆妙。妙者以不可思议而名。四教仪集註下曰:「叁諦圆融,不可思议,名圆妙。」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华严经也。修多罗,译言经。此名经中自说。晋华严经五十五曰:「尔时如来,知诸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曰:「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无量诸眾生,悉受菩提记。」因而為华严经之别称,又华严天台判教中立圆教之名皆依此文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四諦之法,虽為初对小乘浅近之机之法门,然其理则通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从涅槃经圣行品所说,而安立四种之四諦。以配藏通别圆之四教:一生灭四諦,苦集道之叁諦,依因缘而有实之生灭,灭諦者可视為实之灭法,如此立於实生实灭上之四諦,谓之生灭四諦。是小乘教即叁藏教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圣福,住於阿罗汉最后身而得有餘涅槃者,是小乘之声闻也。二体圣福,通教之叁乘人,同体达诸法即為无生,唯断烦恼之正使,而不能侵害习气者是也。叁小萨埵福,具自行化他之二利,以无言说之道断烦恼,遂入无餘涅槃者,是小乘之菩萨也。四大萨埵福,自初发心次第化人而入大涅槃者...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圆教之法身佛,即毘卢舍那佛也,又在台家之圆教,称為十界圆融之佛。普贤观经义疏下曰:「释迦牟尼佛名毘卢舍那,此即圆佛果成相也。」法华文句一曰:「隐前叁相,唯示不可思议如虚空相,即圆佛自觉觉他。」四教仪曰:「以虚空為座,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即圆教佛相也。」指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一修成尊特,因位修行所成就佛之大相好也,是乃报佛之相好,别教之意也。二性具尊特,法性本具之妙相也,是乃法佛之相好,圆教之意也。此中性具之尊特為上品,修成之尊特為下品。而华严经之微尘数相好為修成,故是下品,法华经之微妙净法身為性具,故是上品,见妙宗钞四。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天台所判四教中圆教之十乘观法也。行止观有十种之法,谓為十乘观法。此十乘观法通於藏通别圆之四教,故特指圆教之十乘,而谓為圆融十乘。以十乘一一悉以事理之圆融為理致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无量义经曰:「以诸眾生等性欲不同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显真实。」佛成道后四十餘年说种种之法,投种种之机,此中有大法,有小法,有方便,有真实。天台以之判藏通别圆四教,约言之,即有成佛之法与不成佛之法是也。然佛一代之化期将尽而说法华经,其先说成佛之法,已不...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天台宗之语。彼宗立四教,四教各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藏通二教。因中虽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至於果,则唯教之一,无行证人之叁。何则?以彼等以果為灰身灭智,而得证实无人也(无人则无行亦无证)。唯有所谓有行证人之教而已。别教亦然。到初地已上之果位,则惟有教,而无后之叁。何则...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知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显真实,是故眾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无量义经為法华之开经,谓法华以前未显真...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天台宗所说,通教之菩萨以誓愿力扶餘残之习气,受生於叁界而利益眾生也。参照[誓扶习生]条。藏教之菩萨為伏惑行因,故无此事,别教圆教之菩萨以有中道之应本,故不為之。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起信论分无明為根本枝末之二、迷於法界理之原始一念,為根本无明,因根本无明而起叁细六麤之惑业,為枝末无明。依此判,则小乘之无明局於枝末无明,不问根本无明也。以彼不会真如不断法执故也。根本无明一名无始无明,真言称之為无始间隔,台家号之為微细无明与障中无明,胜鬘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台家之语。别教之初地菩萨,断一品之无明而证一分之中。圆教之初住亦然。故别教初地之证住与圆教之初住,同其断证,谓之证道同圆。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於十界中,独观念佛界之真理,断他九界之妄法也。天台别教,华严圆教之所说。观音玄义记叁曰:「通别人缘理断九。」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叁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此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叁。」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餘乘若二若叁、训為「餘乘...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叁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教,法相宗以之為第二时空教,华严宗以之為空始教,天台宗以之為圆教,挟带通别二教之带教。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和融,不二,不离之义,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也。台家立叁种之即而判之。一二物相合之即。如金与木合,烦恼与菩提,本来各别,烦恼為相,菩提為性,性相合而彼此不离,故曰烦恼即菩提。是通教所谈,义為不能确断烦恼,则不能得菩提,二背面相翻之即。如烦恼菩提虽為一体,而...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此為华严般若二经所说,是观字义之一种法门也。与悉曇之摩多体文无何等关係。惟据智度论之说,谓以此四十二字為一切字之根本,除之则无他文字,是殆為别一流之悉曇也。华严经七十六入法界品善知眾艺童子告善财童子以此四十二字,始於阿字,终於佗字。又唐不空新译此入法界品之四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台宗之语。别教地前之贤位,合空假而為假。又於修假之位内,点示发习而為圆教之菩萨,谓為圆接别。以圆教引接别教菩萨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道為化道,谓教化他也。观為空观,谓自观空理也。自住於空理而向他行化道,谓為道观双流。是菩萨之正行也。止观六曰:「菩萨者,福慧深利,道观双流。」四教仪集註下曰:「道观双流者,道谓化道,观谓空观,带空出假,故曰双流。」金光明文句五曰:「通教八地,别教十迴向,圆教亦...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圆顿一实也,称天台圆教之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极顿速,谓為圆顿。此理為一而无二叁,為真实而非虚妄,谓為一实。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如法般解之叁德,如空假中之叁諦,依圆教所谈,则叁德叁諦,各异义理德用。然固圆融相即,不离一味也。一即叁,故為叁而非叁,叁即一,故為一而非一,是曰叁非一。是圆教至极之深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