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条搜索结果

大乘伽耶山顶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于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尔时世尊得成正觉其日未久。寂然宴坐入于三昧观察法界。作是念言。我已证菩提。...

大乘伽耶山顶经》 /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 3643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有智慧广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尊。菩萨摩诃萨等。为闻法故皆悉来集。于众会中有大慧妙吉祥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释迦牟尼佛。愍念未来世...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 2547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

佛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与[十善业道经]同。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四

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闻虚空中净光天子赞佛法僧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之事。心大欢喜正意系心端坐思惟。彼佛世尊具足功德。所说妙法真实无谬。声闻弟子梵行清白。又复思惟轮回大苦。一切众生愚痴障蔽不觉不知。常以身见起诸惑染广增过失。生死轮回相续不绝。诸有智者应当远离...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445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大乘戒十忍

大乘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叁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

慈恩大师窥基,為大乘家之泰斗,故尊之曰大乘基。宋高僧传窥基传曰:「慈恩寺传中云:奘师龙朔叁年,於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奉表奏闻。(中略)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琮不全斥故云大乘基。」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

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上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上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有同名异译二经:一、叁卷,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陀园林给孤独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一切漏尽离烦恼缚。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神用变化。诸所应作无所未办。除去重担逮得己利。心智解脱诸法自在。善能修习到彼岸行。复有尊者阿难。多闻利根而为上首。复有五百菩萨摩诃萨。...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46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玄论

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諦义,第二八不义,第叁佛性义,第五一乘义,第六涅槃义,第七二智义,第八教迹义,第九论迹义,委曲尽叁论宗之奥义。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

一、理乘,谓理性虚通,自然荷运诸法,故名理乘。(荷,负也;运,动也。无法不具,故名荷;能至极果,故名运。) 二、随乘,谓智随理境,如盖随函,随理荷运,故名随乘。 叁、得乘,得者,得果得机也。谓得果,故自解脱;得机,故令他解脱;故名得乘。(得果者,得妙觉极果;...

《三藏法数》 / 12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十喻

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相,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