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等流,以善性恶性无记性為因,所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与因性真实同者,故名為真等流。二假等流,如前世杀生,令他命短,今世自命亦短,有相似之义,故假名等流,谓之假等流。叁分位等流,眼等诸识,各随自类转变。如眼识。(中略)身识皆从第八识之种子而生,对於色等诸尘,名...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曰日光尘。梵Vātāyanacchidriarajas,飞散空中,肉眼仅得辨认之尘也。与极微之八十二万叁千五百四十叁倍相当。参照[极微]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叁、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
《三藏法数》 / 197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等流者,等即平等;流即流类也。 一、真等流,谓善性、恶性、无记性为因,所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果与因性真实是同,故名真等流。 二、假等流,谓前世杀生,令他命短;故感今世自亦短命,有相似义,假名等流,故名假等流。 叁、分位等流,谓眼等诸识,各随自类转变。如眼...
《三藏法数》 / 218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法华经寿量品明释迦久远成佛之劫量也。「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佗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佗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尘。过於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佗阿僧祇国乃下一点。如东行尽此微尘。(中略)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着者,尽以為尘,一尘一劫。我成...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小乘有部所说,一、染污无知,即一切之烦恼。台家所谓见思二惑也。以无明為体,无明执着於事理之法,其性分不净,故曰染污,其体昏闇,不知四諦之真理,故曰无知。此无明俱起一切之餘惑,故举无明,即摄一切之烦恼也。二、不染污无知,以劣慧為体,劣慧為无始以来怠於学问研究之结...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徧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叁、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剎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
《佛学大辞典》 / 55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為迷理而起者,故名之為客。為污心性者,故名之為尘。维摩经问疾品曰:「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註「什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為客尘也。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宝窟下末曰:「无始无明,自心分别所作,无有真...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六根与六尘也。旧译六根云六情。智度论二十叁曰:「情尘识和合,所作事业成。」又心情之尘垢也。慈恩寺传九曰:「定凝慧水,非情尘所翳。」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谓一切世间之事法,染污真性者。四尘五尘六尘等。法界次第曰:「尘即垢染之义,谓此六尘能染污真性故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能坌名尘,坌污心故。」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二色之一。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闇之十二,显然可见者。此中青黄赤白之四為本色,餘八色為此四色之差别。俱舍论一曰:「言色二者:一显二形。显色有四,青黄赤白,餘显是此四差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也。此五者,能染污真性,故名尘。止观四上曰:「死事弗奢,那得不怖。怖心起时,如履汤火。五尘六欲,不暇贪染。」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曰缘气,缘事。是為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故谓之缘影。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曰缘气。是非能缘之心性,而為所缘之事相(即四分中之相分),故曰缘事。缘影有二种:五识及五因缘之意识,缘外之五尘时,心内所现之色声等是一也。又五后之意识,独类之意识,...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着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着分别之见;若生执着,是名见垢。 叁、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
《三藏法数》 / 322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Nāgasena,菩萨名。即那先比丘也。佛灭后出世,立佛不说法之义。俱舍论叁十曰:「若有大德,名曰龙军,叁明六通具八解脱。」深密经疏一曰:「那伽犀那,此云龙军,即是旧翻叁身轮主。彼说佛果唯有真如及真如智,无色声等尘相功德。」见那先比丘条。(CBETA註:疑為见[那先]条)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尘者染污之义。色声香味等為污人之情识而覆真性者,故斥之曰尘。香者六尘之一。叁藏法数二十八曰:「尘即染污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露。(中略)旃檀沈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也。是為起人之欲心者,故名欲。是為污真理者,故名尘。止观四曰:「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贪欲之心,故言五欲。」智度论十七曰:「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坌秽真性,劳乱身心,谓為尘劳。维摩慧远疏曰:「烦恼坌污,名之為尘。彼能劳乱,说以為劳。」长水楞严疏一上曰:「染污故名尘,扰恼故名劳。」止观一曰:「尘劳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尘為尘境,即叁界之诸法。谓万法唯為阿赖耶识所作,识外无尘境也。真諦译摄论五所谓「实无有尘,唯有识体显现為尘。无尘法界」说唯理。无尘唯识说唯识。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