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条搜索结果

说部

又曰执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毘与婆訶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訶罗。小乘二十部之。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眾部中分裂之派。从大眾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药

代表切药之五种药也。药之效用為除病而表消灾之义,灌顶时二十种物之,入於五瓶中。慧琳音义叁十六曰:「五药,依金刚顶经瑜伽说五药梵名:婆贺拶囉,婆贺禰缚二,建吒迦哩叁,碍哩羯囉拏四,勿哩答贺定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伏苓,朱砂二,雄黄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世间

过现未迁流谓為世,彼此间隔谓為间。有為法之别名也。切有為法分类為叁种:、五阴世间,又名五眾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各為五阴世间。二、眾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為眾生者,上自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叁、国土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善星

是佛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禪定,谓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以為无涅槃之法,起因果拨无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生堕无间地狱,因之称曰阐提比丘。阐提者,阐提之略,不信之义,不成佛之义也,又称曰四禪比丘。涅槃经叁十叁曰:...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俱胝

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禪。」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指。」无门关叁则曰:「俱胝竪指。」五灯会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菴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叁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叁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1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事:者洗浴使净、二者乳哺令饱、三者卧寐安稳、四者抱持出入恒使欢喜。以此四事长养其子令得成就。菩萨亦复如是,有四事育养众生:者以正法洗浴心垢、二者以经法饮食使饱、三者禅定三昧随时兴立、四者以四恩饶益切恒令欢喜。以此四事劝诲切...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130字 / 1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水泡也。楞严经六曰:「空生大觉中,如海沤发。」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劫灭之大火,人吹之。极言其力之弱小。佛藏经上曰:「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唾能灭此火。又以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於意如何。為希有不。」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百〇、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害佛缘

佛在王舍城。尔时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得害佛,五百罗汉,皆飞虚空,唯有阿难,独在佛后。佛时举右手,护财白象,见五百师子,象时恐怖,即便调顺。五百比丘,尽弃佛去,唯有阿难,在于佛后。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亦尔。昔迦尸国,有五百雁,共为群侣,尔时雁王,名曰赖吒,雁...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671字 / 1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唾消世界火

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唾劫火即灭,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唾火即灭。」性灵集曰:「唾能...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谓為无二之相。即言无差别之诸相,平等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是皆种,圣所称嘆。」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坏於身,而随相。注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相也。然则身即相,岂待坏身灭体,而后谓之相乎?」(二)对於异相而言,计切法唯从元而生之外道...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1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世尊初生

会元十五云门章曰:「世尊初生下,手指天,手指地,周行七步,顾视四方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拈云:我当时若见,棒打杀,与狗子喫却,所贵者须天下太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曰:图作佛。师乃取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得作佛?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世界也。楞严经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界。」 又十界中任何界之。玄义二上曰:「九界之权,界之实。」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阐提

Icchāntika,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阐提。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阐提者,断灭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切善法。」同十九曰:「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扇提罗

五恶比丘各得石女之报者。止观曰:「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同辅行曰:「言扇提罗者。未曾有经下卷云:昔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经书。时世穀贵,為人所轻,不供养之。五人议云:夫人生计随其行仪,人命至重,不可守死。各共乞求办具绳床,坐旷野中,扫洒庄严,依次而坐。外...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说曰:我昔曾闻,乾陀罗国有商贾客,到摩突罗国。至彼国已,时彼国中有佛塔,众贾客中有优婆塞,日至彼塔恭敬礼拜。向塔中路有诸婆罗门,见优婆塞礼拜佛塔皆共嗤笑。更于余日天甚烝热,此诸婆罗门等食讫游行而自放散,或在路中、或立门侧,有洗浴者、有涂香者,或行或坐。时优...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5446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时善,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形像

其像不為双身抱合之像。大圣欢喜形像品仪轨曰:「夫妇二天,令相抱立,其长七寸,或五寸作之。二天俱象头人身,但男天面繫女天右肩,而令视女天背;亦女天面繫男天右肩,而令视男天背。足踵皆俱露现,手足柔软,犹如壮肥端正女人。男天头无华鬘,肩系赤色袈裟。女天头有华鬘...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通戒也。增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偈):忍辱為第,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偈者,西域记云:旧曰偈,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华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偈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女人,近彼佛座入於叁昧。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叁昧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叁匝,鸣指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